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的罗里村
绿油油的稻田间
有一条叶子河
河上有一座小桥
桥长不过八米,宽不过两米
![]()
位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叶挺桥(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桥身两边留有
“军民同心”“抗战到底”八个大字
它叫“军民桥”
又被称为“叶挺桥”
诞生于抗战岁月
![]()
位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叶挺桥(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叶子河上原本有一座独木桥
乡亲们出行过往,十分不便
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
为当地贫苦的孩子办起了小学
孩子们每天欢天喜地地去上学
却要提心吊胆地走过这独木桥
特别是梅雨时节,河水翻腾奔泻
更让人胆战心惊
于是叶挺提议为乡亲们新修一座桥
并亲自设计了结构图
据新四军老战士毛维青回忆
当时叶挺军长也挽起裤脚
和战士们一起涉水抬石头、砌桥墩
乡亲们从山上砍来松树,截木、锯板
军民一起喊着号子并肩劳动
桥修好的那天
叶挺兴致勃勃地在桥上留下了
“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八个大字
“军民桥”既方便了百姓交通
也成为紧张战事之外
战士们爱去的地方
他们的桥上英姿
被叶挺定格在镜头中
![]()
新四军战士在桥上合影。(叶挺摄)
1938年至1939年间
著名的国际友人、美国记者史沫特莱
曾深入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
多次从这座桥上走过
1939年
周恩来视察新四军军部
曾漫步桥上
不仅修桥
叶挺还带领新四军战士们
办学校、教文化、建合作社
帮助当地群众
耕田、插秧、抗旱、割稻
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
新四军战士在桥上合影。(叶挺摄)
历经风风雨雨
这座桥一度毁于战火
1980年,这里的乡亲们
依据叶挺将军拍摄的老照片
复原了这座桥
接力陪伴守护着它
并亲切地叫它“叶挺桥”
如今,这座小桥边添了不少座新桥
村中的路也拓宽了
一座座民居在田野中林立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汤云霞告诉记者
现在附近村民晚上遛弯
还是习惯从“叶挺桥”上走
她说:“新四军的好,
我们云岭人都记得。”
这座桥被列为新四军军部旧址文物之一
引来不少游客“打卡”
![]()
位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叶挺桥(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从抗战年代到如今
这座“叶挺桥”
以及叶挺镜头下定格的
感人瞬间
穿越时光,绵延至今
近年来,当地改造农贸市场
拓宽公路、改善生态环境
守护着百姓的民生
叶挺将军照片里,军民一家亲
今天游客镜头前,笑容暖人心
时光流过桥墩下
桥上,又有新的脚步踏响
![]()
策划:张紫赟、胡国香、刘军喜
统筹:王文源
记者:陈诺、何晓
摄制:周牧、聂方
报道员:赵良伟、金云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