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两国的经济核心,主要由大型家族企业所主导。
日本的三菱与韩国的三星,每年都为两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特别是三星集团,在韩国国内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在中日韩三国中,有两个国家拥有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企业?
相较于日本和韩国的企业集团,中国的集团企业又有何差异?
韩国三星:掌控社会运转的“隐形王国”
三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
创始人李秉喆以3万韩元资本在大邱创办了“三星商会”,最初只是一个经营干鱼、蔬菜等农产品,向北京、满洲地区出口韩国农产品的小型贸易公司。
彼时,谁也无法预料这个不起眼的贸易商会成长为全球瞩目的商业巨头。
如今的三星,在韩国的地位可谓“无所不在”,称其为“三星国家”毫不为过。
韩国国民从出生开始,便与三星息息相关。
许多人在三星旗下的医疗机构出生,成长过程中使用三星电子产品,家中电器可能清一色是三星品牌,甚至在人生终点,墓地也可能与三星有关。
三星的业务范围覆盖电子、金融、保险、医疗、建筑、娱乐等多个领域。
它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电视、存储芯片、液晶显示器等近20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同时,它还是韩国最大的国防设备供应商之一,位列全球三大造船企业之一,迪拜哈利法塔、台北101大楼、吉隆坡双子塔等标志性建筑均由三星承建。
三星的营业收入占韩国GDP总量的五分之一,韩国人常说,人生无法逃避的三件事是:死亡、税务和三星。
如此庞大的商业体系,政府想要有效监管,难度极大。三星在韩国经济体系中根深蒂固,牵动任何一部分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政府往往投鼠忌器。
然而,三星的发展历程也伴随着一系列争议。
逃税、行贿几乎成了三星挥之不去的标签。
李健熙时代,三星前法务主管金勇澈出版《三星内幕》一书,披露李健熙频繁指示高层以现金形式向利益相关者行贿,从总统到媒体记者都在行贿名单之中。
2009年,李健熙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五年,但新任总统以三星协助韩国申办2018年冬奥会为由,对其实施特赦。
到了李在镕时代,他为巩固集团继承权,向“总统亲信干政门”核心人物崔顺实行贿430亿韩元,以换取朴槿惠政府对三星旗下企业合并的支持。
2017年,李在镕因行贿等多项罪名被捕,但韩国社会各界仍有不少人呼吁释放他,理由包括新冠疫苗供应紧张、全球半导体竞争加剧等。
文在寅曾承诺要打破财阀特权,清算三星家族,但面对三星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实际执行困难重重。
三星内部设有专门用于疏通关系的资金池,每年拨出大量资金用于维系政界关系,官员们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对三星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
说完了韩国三星,我们再来看日本的百年企业三菱财团,其发展轨迹比三星更为复杂。
日本三菱:战争经济孕育的百年巨头
三菱的创立者岩崎弥太郎早年生活困顿。
出身武士世家,但家道中落,一度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甚至流浪街头,但他头脑灵活,善于把握机遇。
1870年,日本明治维新推动改革,岩崎弥太郎看准航运业的发展潜力,利用政府提供的几艘旧船,创办了三菱商会。
当时日本局势动荡,军队急需运输工具,岩崎弥太郎主动与军方合作,承接军用物资运输业务。
这笔订单让他迅速积累财富,三菱的航运业务也随之扩张。
此后,三菱与军方的关系日益紧密,在日俄战争和甲午战争期间,三菱的运输船队成为军方运送兵力与物资的重要力量,借战争订单实现飞速发展。
更广为人知的是,二战期间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正是三菱重工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作为日本军方主要支持者之一,三菱被美国政府盯上。
为了削弱日本经济实力,美国下令解散三菱,将其旗下企业分拆。
一时间,这个庞大的财团似乎将走向终结,但事实证明,其根基过于深厚。
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复苏,被分拆出去的企业开始重新联合,逐步恢复原有体系。
他们借助汽车行业的兴起,推出三菱汽车,凭借优良的性能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半导体领域,三菱也积极布局,研发出多项先进技术产品,从而悄无声息地实现复兴。
如今的三菱,已深入日本经济的各个层面。
它掌控着日本60%以上的关键产业,涉及汽车、电子、造船、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其影响力之大,甚至让首相也需对其谨慎对待。
不过,近年来三菱也频发丑闻,如汽车油耗数据造假、零部件质量缺陷等问题屡见不鲜。
即便如此,三菱依旧屹立不倒。
一方面,它在日本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牵涉大量就业与产业链稳定,动它如同触动国家经济命脉。
另一方面,三菱在长期发展中建立了广泛的关系网络,使其在危机中总能找到应对之策。
中国招商局: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介绍了韩国三星与日本三菱之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集团也浮出水面。
它并非新兴企业,而是自晚清时期延续至今的百年老企——招商局。
1872年,李鸿章在洋务运动背景下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便是招商局的前身。
彼时清政府积贫积弱,航运业几乎被外国企业垄断,李鸿章创办招商局,意在夺回中国航运自主权。
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局再次成为“破冰者”。
1979年,它获得了一块当时无人问津的荒地——深圳蛇口。
那时的蛇口还是一片滩涂与荒山,招商局带领团队开山填海,硬生生打造了一座工业区。
更重要的是,这里诞生了多个“全国第一”:
中国首栋商品房在此落地,推动了住房商品化;首次实行工程招标制,打破了传统计划模式;还率先推行劳动合同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这些如今看来习以为常的做法,在当时却是具有开创性的改革尝试。
这些“特区实验”犹如一根杠杆,撬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活力。
如今的招商局,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达14.7万亿元的超级企业。
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它超过了韩国三星与日本三菱资产的总和。
它的业务早已超越航运范畴,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等多个领域。
招商银行便是其旗下子公司,全国数以亿计的工资卡、信用卡均与这家银行相关。
在国际基建市场,招商局同样表现抢眼,全球多个港口、码头均由其运营和管理。
不过,招商局与三星、三菱相比仍有本质区别。三星依托财阀体系,三菱带有战争经济基因,而招商局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它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史,更是中国从弱到强发展的缩影……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