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岁”与“周岁”(也称“实岁”)的说法时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虚岁”比“周岁”大1岁,可有人却说,他的“虚岁”比“周岁”大2岁,可能吗?
“虚岁”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它与传统的历法和社会观念密不可分。古人认为,生命并非从出生那一刻才开始,而是从母体受孕时便已存在。
十月怀胎的过程被视作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婴儿出生时便被计为1岁,体现了古人对生命连续性的认知,将孕育期纳入生命的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虚岁”的计算形成了以农历新年为节点的传统。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无论个人的生日是否已过,所有人的“虚岁”都会增加1岁。
“周岁”是随着西方历法(公历)的传入而被广泛采用。现代法律以出生医学证明上的0点0分为“生日零点”,此后每过1个公历生日增加1岁。
这一做法源自清末《大清新刑律》(1911年)借鉴西方法律,后在1929年《民法》中正式确立,1950年以后被新中国法律体系沿用。
“周岁”的普及与现代社会对精确性的追求密切相关。在法律、医疗、教育等正式场合,周岁因其计算的客观性和唯一性而成为标准。
了解了“虚岁”与“周岁”的概念,那两者的计算就简单多了。论“虚岁”时,出生的那天即为1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则“虚岁”增加1岁。
而从“周岁”的角度来看,出生时为0岁,此后满365(闰年366,也就是说,需要经过一个公历年)天后,“周岁”增加1岁。
按照以上的计算方式,多数情况下,也确实如多数人所说,“虚岁”比“周岁”大1岁。但凡事总有例外。如果孩子出生在农历腊月间呢?
比如,孩子出生于2023年01月21日,当天为农历腊月三十,此时,孩子的“虚岁”为1岁,而“周岁”却是0岁。
仅仅一天之后,也就是2023年01月22日,正逢大年初一,过了一个春节,此时孩子的“虚岁”为2岁,“周岁”依旧是0岁。
只不过两天时间,孩子的“虚岁”就比“周岁”大了2岁。说到底,终究是“虚岁”与“周岁”的计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相差1岁或2岁。
尽管存在很明显的区别,但“虚岁”与“周岁”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衡量生命历程的方式,只是从不同角度诠释着时间与生命的关系。
“虚岁”承载着传统文化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周岁”则体现了现代社会对精确性的追求,它们丰富了中国人对于年龄的表达方式。
亲爱的朋友,你对“虚岁”“周岁”有多少了解?是否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虚岁”比“周岁”大1岁?看完此文,不妨计算一下到底相差多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