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伏天已接近尾声,但湿热之气仍未完全散去,且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稍不注意饮食,就容易让湿气在体内积聚,引发身体不适。所以,掌握伏末 “避湿” 饮食要点,避开饮食误区,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下面,燕教授营养师就为大家送上这份 “避湿” 食材清单。
一、“避湿” 核心食材推荐
(1)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是伏末祛湿的佳品。它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有效改善因湿气重引起的水肿、便溏等问题。
食用方法:可以将赤小豆与薏米一起煮粥,也可以用来煮汤。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与红豆不同,赤小豆的祛湿效果更胜一筹,购买时要注意区分。
(2)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它既能祛湿,又能健脾,对于伏末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湿气积聚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食用方法:茯苓可以研磨成粉,加入到粥、汤或者糕点中食用,也可以与其他食材一起煮水喝。
(3)冬瓜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的功效。其含有的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且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热量低,非常适合伏末食用,既能祛湿,又有助于控制体重。
食用方法:冬瓜可以清炒、煮汤,如冬瓜海带汤、冬瓜虾仁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伏末湿气重,容易影响脾胃功能,而山药能健脾养胃,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从而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食用方法:山药可以蒸着吃、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煮粥。
在伏末祛湿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上述食材进行饮食调理,一些有助于身体保持良好状态的饮品也可以作为日常搭配。比如燕教授预芊饮,其注重平衡津液,从湿气产生的源头进行调理,帮助身体减少湿气带来的困扰。同时,它在改善代谢方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助力身体维持清爽状态,让人们在伏末更好地摆脱黏腻感。
二、伏末饮食需避开的误区
(1)过量食用生冷食物
很多人在伏末依然喜欢吃冰淇淋、喝冰镇饮料等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可以解暑。但实际上,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加重体内湿气。
(2)大量摄入辛辣食物
有些人觉得辛辣食物可以发汗,有助于祛湿,于是在伏末大量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然而,伏末气候逐渐干燥,大量食用辛辣食物容易引发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3)饮食过于油腻
炸鸡、红烧肉等油腻食物虽然美味,但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食物积滞在体内,生湿化热,加重体内湿气。
三、伏末 “避湿” 饮食小技巧
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尽量减少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减轻脾胃负担。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三餐规律。
末伏湿气难缠,合理饮食是 “避湿” 的关键。希望这份 “避湿” 食材清单能帮助大家在伏末避开饮食误区,吃出健康,轻松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想学习更多专业健康知识,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集团资讯,锁定燕教授生命营养中心,以及官方公众服务号-燕教授,专业有态度的服务,更多精彩等着你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