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在市博物馆参观。 本报记者 刘学维 摄
本报记者 牛冰洁
8月6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10名师生踏上邯郸这片土地,正式开启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高效的入住服务,到出行的贴心保障,再到市博物馆的文化探寻,一系列安排让师生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底蕴。
当日上午11时,师生们抵达位于荀子大街北端人才嘉苑内的青年人才驿站,凭借便捷的扫码入住系统,不到两分钟便全部办理好入住手续。
“扫码即可入住,方便快捷,青年人才驿站和酒店的性质一样。”驿站负责人张利明介绍,该驿站重点服务来邯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高校师生和来邯求职的大学生,共设置有500个房间,可同时接待1494人次入住,配套的社区快乐食堂可容纳198人同时用餐。
据介绍,按照市委开展高校师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工作部署,自5月21日正式揭牌运营以来,截至目前,青年人才驿站已累计接待北京来邯创新实践高校师生63批次、1468人次,接待青年实干家计划——百名硕博建功邯郸活动11批次、87人次。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徐文阳入住后坦言:“没来之前认为邯郸是座传统古城,没想到人才公寓的智能化管理这么超前,扫码入住、智能水电系统让生活既安全又便捷,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感特别奇妙。”
为保障师生在我市出行安全与便利,市公交旅游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积极行动,针对旅游包车,工作人员重点围绕旅行社、导游人员资质资格,车辆营运资质、车辆安全设备等方面展开检查。“讲解员会在途中讲解邯郸市的历史与市情,同时推荐包括女娲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太极文化等在内的历史文化,让来邯学子感受到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市公交旅游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科员许志宏说,他们还会为学子们介绍邯郸相关引才政策,让来邯学子更爱邯郸、愿意留在邯郸。
下午3时,北京邮电大学师生一行人来到市博物馆参观。在“磁山文化”展区,师生们了解到8000年前邯郸先民种植粟、胡桃,饲养家鸡、家猪的情况,深刻感受到邯郸作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深厚底蕴;“赵文化”展区集中反映了赵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让师生们领略到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的辉煌;“磁州窑”展区以大量出土精品再现了磁州窑千余年的辉煌历史;“百年沧桑”展区以丰富的资料展现了邯郸近代工商业的兴起、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以及解放后的复兴历程……
“在这里,我们惊喜连连。”北京邮电大学学生王丹丹说。
师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不时驻足观看展品,博物馆内的互动设备更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我们此行是带着任务来的,希望可以通过此次邯郸文化脉络之旅,将我们学到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联,把所学所用和邯郸文化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小程序式的邯郸文化展示。”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商凯源说,博物馆中有很多科技和文化相结合的地方让他们感到震撼,邯郸既有磁山文化这样的历史根脉,又有新兴的数字产业基础,这种独特的城市基因,为科技与文旅融合提供了绝佳样本。他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为邯郸文化的传播贡献北邮智慧。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张林轩表示,此次来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还全方位体验到了邯郸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也感受到邯郸对高校师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与礼遇诚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