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潮生活
高陵城市生活主流媒体!
西安市高陵区“洞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非遗文化传承人”西安市高陵区洞箫民乐协会会长张和平等一行13人,走进中国洞箫基地总部杭州“钱塘箫社”开展为期六天的“洞箫文化”研学交流活动于8月10日圆满结束。
![]()
8月5日,西安市高陵区洞箫民乐协会会长张和平率领洞箫民乐学生李鑫瑜、黄熙喆、高妙雪、吴蕴彤、王靖瑶等13人在中国洞箫基地总部杭州“钱塘箫社”进行了“洞箫”非遗文化的研学活动。
![]()
期间,“高陵洞箫”非遗传承人张和平会长与钱塘箫社“江南洞箫艺术”非遗传承人沈英彪社长就如何更好地学习与推广传承洞箫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两地成员共聚杭州用独特的洞箫民乐演绎了《梅花三弄》《渭水秋歌》《姑苏行》《妆台秋思》《云门夜雨》等代表性曲目,展示了“洞箫”非遗文化艺术的魅力。“沈社长代表钱塘箫社向西安市高陵区洞箫协会师生赠送箫社自研发的"青白玉"箫及《洞箫入门自学导引》一书,为每位同学签名题字并提出殷切希望。
![]()
![]()
![]()
![]()
在杭州进行“洞箫”研学期间,高陵洞箫协会会长张和平带领大家一起参加箫社各个年级的课堂学习,平均每天上课3~4.5小时,参加学习的人员兴趣浓厚,每节课都认真学习练功,基本功得到了很大提升。
![]()
![]()
![]()
![]()
![]()
![]()
![]()
![]()
![]()
![]()
![]()
![]()
高陵区洞箫民乐协会秘书长刘萍谈到,本次走访国内洞箫教育的标杆基地--“钱塘箫社”,学习了洞箫现代化教学体系构建、课程设计、箫社运营管理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使我们“高陵洞箫艺术”开阔了视野,注入了新的理念,相信高陵洞箫的传承、发展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