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南昌洪水肆虐,少年宫旁的东湖水位高涨,一个年幼的女孩却坚持要前往合唱团排练;多年后,当她终于踏上音乐创作之路,才发现热爱从未更改。
从《默》的巧妙暗喻到《大鱼》的宏大想象,从《愿得一心人》的细腻深情到《小娟(化名)》的直面现实,从《智子》的终极到《六边形雪花》的自信表达……在无数耳熟能详的旋律里,尹约以独特的意象串联细腻叙事,用诗意的语言传递丰沛哲思,让这些作品真正“入耳更入心”。
如今的尹约,身兼作词、作曲、制作人、编剧等多重身份,创作触角更延伸到了音乐剧、音乐综艺等不同领域。在接受《新闻晨报》专访时,她道出一路走来的初心,“爱乐之心与生俱来,我相信音乐之美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它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我的明我的暗 都不必躲开”
尹约是谁?每一次她的词作震撼外界,这样的追问总会响起。
某种程度上,类似的误会已是常态:自2014年正式踏入音乐行业以来,尹约始终远离社交平台,生活中格外低调。曾有刚找上门的合作伙伴“只闻其人”,直到她自我介绍,对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你是尹约,没想到是位女生。”
“我不知道在人们想象中,女生写词应该是什么样,但或许我写的,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她无奈调侃,早年自己笔触“又狠又重”:“甚至遇到过男生冒充我,现在想来还挺有意思。”
寥寥数语背后,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音乐人昔日对市场的困惑。在《默》一鸣惊人之后,有人猜测过“尹约”是名人大家的“笔名”,不愿意相信一个年轻女性能写出如此历经岁月沉淀的凛冽感悟,其中隐含的偏见让她无可奈何;与此同时,又有人批评她的词作过于“柔美”。矛盾的拉扯中,尹约曾主动避开过一些唯美的表达。“那时候,我很希望在美的意象之下,有自己的表达、自己的力量。”
渐渐地,她在思考中释然:“如果要写美的歌,就让文字美到极致;如果想要有力量的表达,就不遗余力地把力量展示到极致;如果需要哲思型作品,就让思考凝练一点。创作,本就该不遗余力地表达。”
![]()
这份通透,在后来的岁月里让尹约的作品愈发多元。2020年谭维维的专辑《3811》中,尹约的五首词作各有锋芒:《章存仙》凸显唯美,《鱼玄机》渲染暧昧,《阿果》清纯克制,《吴春芳》娓娓道来,《小娟(化名)》则是极具冲击力的犀利。“我要求自己写出不一样的东西。能实现突破、创新或是超越,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被评价也是创作者的日常。争议最汹涌的时候,有关歌曲的负面声音曾让尹约彻夜难眠。“当时确实有些脆弱,一边倒时差一边看恶评,难过到睡不着。我们的发心是写出有女性特质的故事,发出女性的声音,但作品和大家见面后,你确实没有办法辩解什么。”
如今回头看,持续产出作品,才是创作者最大的底气。后来,尹约逐步总结自己的创作方法,也有了一套与不同作曲人和歌手沟通的思路。“入行那么久,真正天才型、老天爷赏饭吃的创作者其实很少”,正如她常对年轻音乐人说的,创作需要日积月累的思考和真切深入的体验;既要打破信息茧房,谢绝重复的网络热梗,也要理性思考,用不同方法拓宽自己的赛道。
在尹约看来,写得越多,信心越足,与听众的共鸣更是不断增强。“很多网友会在留言里分享自己的故事,读到这些总是很感动。我想,从作品互动中得到的正向、善意的力量,远远大于偶尔的负面冲击。”
“惊鸿路 不停驻”
在尹约的创作生涯中,有两个名字不能忽略——作曲钱雷与歌手周深。从十多年前与钱雷因《默》结缘,到陪伴周深走过《深的深》《反深代词》两张专辑,他们见证过彼此起步时的青涩,一同成就过惊艳外界的作品,如今又各自在艺术生涯中开辟了新的天地。
“我们经常在群里讨论歌曲,反复打磨,但从不会因为彼此熟悉就依赖过去的创作路径,反而一直试图寻找新的方向、新的体验。”对尹约来说,老搭档也时常有新可能。在周深第二张专辑《反深代词》中,他们特意做了改变:“依然是我作词、钱雷作曲、周深演唱,但《警报》《请我不改》和他之前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有意识的尝试。”
她眼中的两位好友,有着无限可能。就连正在酝酿的新作,风格和气质也可能让外界感到意外。“虽然还不能透露太多,但我和钱雷都坚信,周深一定能驾驭。他的音域横跨三个八度,能够游刃有余又充满力量地诠释作品,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
![]()
除了与老搭档碰撞新火花,跨界新领域,也为尹约带来新的创作思路:2024年,她受邀成为《乘风》首位独家合作作词人,为30多位姐姐量身定制了多首角度不同却充满力量的曲目。对习惯棚内录音工作的尹约来说,综艺舞台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创作逻辑:创作要跟随节目的进程更新,每首作品会被哪些姐姐演唱,哪句歌词会由谁唱出,全是“未知数”;如何诸多“未知数”中创造确定的精彩,成了核心难题。
在不久前上海举行的“少年红星音乐计划”2025终选盛典暨音乐教育产业论坛上,尹约分享过这段创作趣闻:《乘风2024》第二次公演,她以“雾”为主题创作,曾将姑苏韵“u”作为核心,让每句歌词巧妙押韵,传递干练飒爽的特质;但开始录制才发现,过多的姑苏韵让姐姐们在特写镜头中频繁嘟嘴,与歌曲想要传递的“侠女”气质南辕北辙。
“过去我不太会考虑舞台调度问题,是做音综的过程中发现,作词既要兼顾听觉,也要考量视觉,甚至需要结合舞台秀导的思维。”尹约感慨,这是一次极大的提升。等到当年五公的《密不透风》时,导演组设计了一镜到底的大秀,一次次的反复彩排,让她亲眼见证歌词是如何与旋律、舞台秀、歌手精神气质逐步融合,完美呈现。
“我希望每个姐姐都能唱到金句,每句话都能触动她。”尹约说,《乘风2024》的很多创作中,她追求一击即中的力量。以《拥抱一场雨》为例,她联想到姐姐们在舞台内外被排名、被评价的状态,才有了“每个人有专属的赛道/别计时读秒”的戳心表达。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词作者完成的往往是“命题作文”,尹约也会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凝练其中。一路走来,她最爱用的“拆字法”解读心中的音乐:“‘音’与‘心’结合,才是‘意’。音乐一定要由心而发,才能拥有更深远的表达和意义。”
![]()
“与你重逢,仍是初相见”
“我们遭遇的现实是,在信息粉尘泛滥的时代,音乐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重要了。有些时刻,它可能变成短视频的背景音,或是影视剧的附庸……”最近十多年,唱衰音乐行业的声音一直都在,但尹约却觉得,属于音乐的独特体验不可替代。继作词作曲、写音乐剧后,今年,她将视线投向音乐综艺,甚至和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成为当下“手握最多档音综”的团队,“我的梦想是做出音综市场的‘新物种’,当然,这确实很难。”
为何执着于这条难走的路?在尹约看来,一切看似阴差阳错,实则水到渠成。比如正在打磨的《中国新声代》,源于她对少儿音乐领域的关注,她希望陪伴更多孩子在舞台上发光;而发起“由歌手教演员唱歌”特训模式的《哆来咪哪里咪》时,则是因为她深信音乐可以是任何人的朋友,于是认真筹备、勇敢踏上招商会的舞台,和想要唱歌的演员们一起大声吆喝。
“套用网络热梗来说,音综题材基础,内容就不该基础。”尹约的很多点子都源于工作中的观察。比如演员唱歌,有人会调侃是“不务正业”,她却觉得其中藏着热爱,音乐与表演也能彼此成就。“我萌发这个念头时,还没有很多演员上音乐节的现象;但现在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我相信艺术是相通的,解放天性的演员在舞台上的感染力可以非常强大。”
在她的成长记忆中,好的艺人往往能影视歌“多栖”,《哆来咪哪里咪》的出发点恰是对那个年代的致敬。“能唱歌的演员其实很多,当然,也有一些可能唱得还不够好、但足够热爱的演员。就像大家调侃‘每个人都能说好5分钟脱口秀’,我相信,只要找到与演员的独特情感连接,加以合适训练,一首三分钟的歌能被唱得很好。”
![]()
或许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享受音乐、表达音乐,对变化中的行业,尹约有自己的乐观:“我常和年轻人说,AI很难战胜热爱。在没有唱片公司、版税制度之前,人类就已经在唱歌了;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就用音乐叙事、表达。音乐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热爱,要相信它会一直存在。”但她也承认,这条路并不容易。比如写歌收入有限,偶尔会遇到奇怪的需求,“但我愿意在艰难的时候,想想有没有别的路可走,有没有新的探索方式。”
有没有想过放弃?尹约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各行各业都难,哪个工作不难?我在这份职业中得到的幸福感,远超最初的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要爬的山,创作对我来说,却相当于给了一双翅膀,让所有付出都变得值得。”
她回忆起在路边听到歌手弹唱自己作品的时刻,还记得多年后读到不同代际的听众在同一首旧作下留言的感动,“入行前,我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体验,那种喜出望外的幸福感无可比拟。”尹约说,如果有下辈子,她还是想从事这份工作,写词、写歌,围着音乐打转,“或许我上辈子就做过,这辈子在做,下辈子依然愿意坚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