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微信群都在疯传“社保新规”,说什么从9月1号开始,不管是大公司还是街边小饭馆,都必须给员工交社保,否则就要吃官司。搞得不少开小店的朋友人心惶惶,生怕一不小心就违法了。
今天,我把这事的来龙去脉、影响和应对办法都说清楚。
其实啊,这个所谓的“新规”根本不是新政策,而是最高人民法院8月1号发布的一个司法解释。说白了就是法院以后处理这类劳动纠纷案件时,要按这个标准来判。
这个解释明确了几件事:
第一,老板和员工私下约定不交社保是无效的;第二,要是公司没交社保,员工辞职的时候可以要求公司给补偿金,法院肯定支持;第三,如果老板补缴了社保,之前发给员工的社保补贴可以要回来。
这个新规定 9 月 1 号就正式生效,到时候不管是口头约定还是书面协议,在法律面前都不好使了。
我认识的一个开餐饮店的老李就说:“我这店里六个服务员,都是老乡介绍来的,大家都说好不交社保多拿点工资,这要是有人反悔去告我,我可咋办?”
老李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现在一个服务员月薪3500,要是交社保,老板得多掏1000左右,一年就是一万二,六个员工就是七万多,对小本经营来说确实压力不小。
但我们也得理解国家的良苦用心。社保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给打工的人一个保障,看病能报销,老了有养老金。以前很多打工的只顾眼前多拿几百块,主动要求不交社保,等真生病了或者年纪大了,又后悔莫及。
现在法律这么规定,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长远利益。
不过话又说回来,政策是好政策,但落实起来确实会让小老板们头疼。我给大家分析分析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老老实实交社保。这是最稳妥的做法,但成本肯定要涨。比如一个员工本来谈好月薪5000不交社保,现在要交社保了,老板可能就把工资降到4500,把多出来的500用来交社保。员工到手的钱少了,但长远看是划算的。
第二种,变着法子规避。比如把全职改成兼职,或者找劳务派遣公司。但这些办法都有风险,万一被认定是“假外包真用工”,照样要补缴社保还可能被罚款。
第三种,直接裁员。这是最无奈的选择,但确实有些小店会这么做。比如本来需要三个人的活,现在压缩成两个人干,剩下一个人只能另谋出路。
面对这种情况,小老板们该怎么办呢?我给大家支几招:
首先,别存侥幸心理。以前那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口头约定,现在行不通了。与其提心吊胆怕员工哪天去举报,不如规规矩矩交社保,这样睡得也踏实。
其次,学会算账。交社保是增加了成本,但可以适当调整工资结构。比如把固定工资的一部分改为绩效奖金,或者提供包吃包住等福利来平衡。记住一定要签正规劳动合同,把工资、社保这些写清楚。
再次,关注优惠政策。其实国家也知道小企业的难处,所以出台了不少帮扶政策。比如有些地方对小微企业有社保补贴,或者可以申请缓缴。多关注当地人社局的通知,能省一点是一点。
最后,长远考虑。交社保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也能提升员工归属感,降低流失率。现在招人难、留人更难,给员工交社保其实也是一种人才投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我就是个开小超市的,实在负担不起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第一,可以优先给骨干员工交社保,其他辅助岗位可以考虑灵活用工;第二,把生意往线上拓展,通过社区团购等方式增加收入;第三,和同行抱团,比如几家小店合用一个财务人员,分摊成本。
其实啊,这个政策对大企业影响不大,他们本来就会规范交社保。真正受影响的是餐饮店、理发店、小超市这些个体工商户。
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是倒逼小老板们转型升级的好机会。以前靠不规范经营赚点小钱,现在必须学会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总之,新规既然来了,抱怨也没用。小老板要做的,就是尽快适应规则,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把生意做好。
记住一句话:宁可少赚点,也别违法。毕竟生意要做长久,稳字当头最重要。
最后提醒大家,9月1号这个时间点要记牢。趁现在还有时间,赶紧把员工社保的事情理清楚。有不懂的可以去当地社保局咨询,或者找个靠谱的会计帮忙。
别等到员工来维权才手忙脚乱,那时候可就真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