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飞速发展,颠覆了大众的认知,无人驾驶车辆、机器人做手术、机器人车间生产作业等等,有没有觉得我国的科学家脑细胞太强大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不,“孕育机器人”它来了,好家伙,有没有觉得,未来有可能就不需要人类了,到处都是机器人的身影了。
近日,某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在一访谈节目中提到,他的团队正在研发一款“孕育机器人”,将孕育箱放入人形机器人肚中,打造一个“人造子宫”,能通过正常受孕、怀胎,最终还可实现“分娩”功能。该创始人还表示,该项目已筹划两三年,目前在香港专门成立公司做研发工作,届时将在深圳开展测试,计划将在一年内推出“样机”。
对于机器人“生娃娃”,这脑洞简直超级开挂了,这样的黑科技估计有不少人追逐时尚的人跃跃欲试,终于没有怀孕的焦虑和分娩的痛苦了。不过,其中可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分娩者为母” 是认定亲子关系的核心标准
若孩子由机器人孕育,其法律父母究竟是基因提供者、委托方还是研发公司?更棘手的是,若胚胎在机器中受损或夭折,责任该由谁承担?这些问题在现有法律框架中仍是空白。
二、加剧社会不平等
据悉,机器人的售价为10万元,定制基因优化的 “完美宝宝”,普通人只能接受基础款,生育权可能沦为金钱游戏。
三、情感关系异常
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不仅是生理成长,更是情感联结的起点。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母体心跳声、激素变化能促进胎儿大脑发育,建立最初的安全感。而机器孕育的孩子,可能从小就面临
“我从哪里来” 的身份困惑。一位心理咨询师担忧:“缺乏母婴肌肤接触和催产素分泌,孩子成年后可能更难建立亲密关系”。
最后,编者觉得,科学虽然无领域和国界之分,然而所有的发展都应基于人的前提下向前,毕竟再牛X的科技,它只是工具,而人才是目的;再科技的工具,只不过是为人服务,如果本末颠倒,那就乱了。就像怀孕机器人,一旦问世后,将受着亲情、伦理等的综合考验,稍微小问题的出现,就会导致成串的麻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