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朋友问我的问题,就是感觉未来的9月份,好像什么都要收钱了,从住房租赁再到强制社保,就想问问我,中国的税率到底高不高?
怎么说呢?
其实这个要看你的理解,在咱这里的,如果你单独把带了税的项目去当成税收,咱这里的税收确实不算很高,但如果你把收入都理解成税,那我们这的税率,就相当高了。
因为我们这里,为了某些意图,是在有意识模糊税这个概念的。
最经典,是增值税,这个是我们不管消费任何商品,理论上都要支付的税,因为这个税的最终征收环节,就是在消费这个动作上,就算你只买了袋米,里面也是含税的,只是有一点在于什么吧。
在国外给你的消费清单上,会很直接地告诉你买的商品里有多少是税,而在我们这里,你这个清单,是不会出现多少税的。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下意识认为自己从没交过税,也就会下意识认为自己交的税,不算高。
其次,是保险。
就比如说社保,在我们这里,叫保险或者保障,但你跑到国外,那就是明明白白的社会保障税,后面会专门加一个税,或者说,这里的区别在于什么呢?
我们的保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一部分是被统筹的,如果按照逻辑,被统筹那部分,应该被认为是税,但我们则是用社保的总体来进行了称呼。
于是社保,就不是税了。
再比如说,土地出让金。
其实这个也很好玩,因为如果按照正常思路来说,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说土地出让金相当于把之后的房地产税一次行提前收了罢了,因为本质都是靠政府出让土地获得的钱。
而且过去国有土地拍卖收入,都进了地方财政,甚至说过去大部分地方都是靠这项土地收入作为最大财源,老百姓出钱,政府收钱,你能说这不是税嘛?
但你再去想一个事,你去买卖房子的时候,要交契税,这个时候大家也都会去算这个钱,但你要是把土地出让金也对应列成税放到房价里面,你猜过去老百姓还会这么心甘情愿买房嘛?
最后,是各种费。
这也是把税换了一种说法,比如说教育附加税什么的,我们这里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过路费,高速收费站,是公民出钱,地方建设,约定好的,贷款结束后可以免费。
这种情况下,你把高速过路费,其实也是一种税,但你说成税,不好听,说成费,就容易被人接受,对吧,而且当年说的贷款还完就免费,至于免费不免费这个事吧,就不太好说了。
所以怎么说呢?
如果你单看带着税的项目或者是凭自己的感觉,你会感觉咱这的税,确实不算高。
甚至说如果你不去注意,你就感受不到税的存在,但其实如果你把对应这些说法都换成税的话,你就会很明显感知到赋税的重量。
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不是说说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