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容春)"这水真能变清吗?"面对浠水县洗马镇白莲池水库的浑浊水域,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水梦行"实践团队的大学生们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俯身采集水样、记录数据。7月1日至2日,这支由10名师生组成的队伍走进湖北乡村,用两天时间完成了一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别实践。
水库边的"生态课堂"——清晨的白莲池水库波光粼粼,实践团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沿着堤岸采集水样。"这瓶水有点浑,可能是上游冲下来的泥沙。"队员们一边观察一边分析,随后用便携式检测盒快速测定PH值、溶解氧等基础指标,认真记录下每一组数据。当发现某处水域存在漂浮物时,队员们立即用手边的网兜将垃圾打捞起来。"原来环保工作要这样细致。"队员郭其闱在实践日志中深有感触地写道。
新农村里的"圆桌会"——麻元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诸葛亮会"正在进行。"我们村现在垃圾分类做得不错,就是河道偶尔有异味。"村支书话音刚落,团队成员郭其闱就翻开笔记本回应:"我们在周边观察发现,田间地头有农用肥料包装袋、农药包装袋等垃圾残留,这些垃圾经雨水冲刷流入河道后,容易造成水污染,确实需要定期清理。"针对上述问题,队员和村长共同商讨出对策:一是由村民成立的清理小队立即行动,对田间地头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二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自觉保护环境。这场持续1小时的座谈会上,学生们还带来了自主研发的《农村环保十问十答》手册。临走时,学生们向村里送出了精心准备的礼物。
一场双向的成长 ——实践最后一天,团队赴洗马镇参观高标准农田。看着学生们被晒得黝黑的脸庞,村民感慨道:"你们让村里看到了年轻人的担当。"而学生们也收获满满:"以前觉得乡村振兴很抽象,现在知道可以从清理一条沟渠这样具体的小事开始。"返程大巴上,团队成员在实践日志里写下:"这个夏天,我们和土地谈了场恋爱。"
两日实践虽短,但他们在水库边留下的检测数据、在村庄里播撒的环保理念、在田野间收获的成长体悟,正如白莲池水库的涟漪,持续扩散着青春的力量。正如带队的廖希敏老师在结营仪式上所说:"当青年选择与大地同行,就是选择了最生动的课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