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又到了重要关口。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调整与否牵动亿万农民的心。
![]()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土地政策必须与时俱进。
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家庭联产承包,每次改革都顺应了农民需求。眼下争议最大的就是“生不增死不减”问题。这显然违背了农村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
45年不调整,确实说不过去。山区和平原情况不同,人口流动差异巨大。一刀切的政策只会制造新的不公平。
农民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数据显示,过去三次重大土改都带来了农业增产。
1950年土改后粮食产量增长40%,1978年改革后更是翻番。“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没错。
但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小调整”。30年一次微调不会影响大局。有些地方干部怕麻烦,想直接延长承包期。
这种懒政思维要不得。
![]()
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容忽视。看看小岗村的例子。
当年18户农民冒着风险搞包干,最终推动了全国改革。基层智慧不容小觑。现在的问题是:改革是为了农民,还是为了管理方便?
这个根本立场必须明确。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新增人口没地种,去世人口还占着地,这合理吗?建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可以5年一次小调,30年一次大调。
既保持稳定,又兼顾公平。别忘了,前三次土改间隔都不超过30年。
现在有些地方45年没调整,确实该改改了。农民最讲实际。
![]()
好的政策他们自然支持,不合理的就会用脚投票。这个道理很简单。改革要顺应民心。
如果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调整,那就应该认真考虑。闭门造车要不得。
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处理不好会影响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必须慎之又慎。期待新一轮土改能真正解决农民关切。
让耕者有其田,让种地的人有地种。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