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吴明珠尝孙女种的甜瓜,颤巍巍只说一个字:“甜”。患阿兹海默症的她记不清很多事,却被这口甜勾回了新疆戈壁的旧时光。1984年,她培育的“早佳8424”西瓜,让中国成了全球最大西瓜产地。
![]()
年种植面积稳定70万亩,超市摊位一摆几十年,这瓜甜了几代人。可谁知道,“8424”是她第二十四组种子里挑出的宝贝,育种路走了整整62年。
30多个瓜种,覆盖如今大半西瓜、甜瓜市场,她是藏在瓜皮里的“甜密码”。孙女杨晓寒小时候总觉得,奶奶更爱瓜。
寒暑假见一面,她也总在试验田,顾不上抱孙女。“家里瓜吃不完,可我心里总空落落的。
![]()
”杨晓寒说。
23岁刷到“西瓜奶奶”文章,她才知道,奶奶是院士,是让中国人“吃瓜自由”的人。2011年奶奶生病,记不得人,说不出话,杨晓寒却记起她常提的愿望:“想在重庆种出好甜瓜。
”30岁那年,计算机专业的她扛起锄头,在重庆搭起大棚。智慧农业控温湿度,改良种苗“玉露明珠”,她在棚里忙得脚不沾地。“终于懂奶奶为啥总蹲地里,原来瓜藤抽丝时,连叶子动一下都要盯着。
![]()
”今年夏天,大棚里结出第一茬“玉露明珠”,她捧回家喂奶奶。95岁老人咬下第一口,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这甜,像极了她年轻时在新疆戈壁寻到的那株甜瓜。
“甜。”她重复着,嘴角慢慢往上翘,像当年在试验田看到瓜秧抽芽。
有人说,吴明珠“心里只有瓜”。可谁知道,她也欠了家人一辈子。丈夫杨其祐为支持她,推掉北京好工作,跟着去戈壁种瓜。
![]()
不会种瓜就学授粉、除虫,做手擀面等她收工,最后却因胃病早逝。“他说我是‘瓜痴’,可没有他,我哪能在地里蹲62年?”这是吴明珠少有的软话。
育种苦到啥程度?夏天40多度,戈壁滩烫软鞋底;夜里睡破窑口,听狼嚎当“闹钟”。300多个村子跑烂布鞋,40多份甜瓜档案,她给新疆瓜立了第一本“家谱”。
学生说,现在育个好瓜至少熬六七年,她62年攒出30多个,哪是育种?
![]()
是拿命换甜。如今市面上八成哈密瓜,都是她“皇后”品种的子孙;“麒麟”“8424”西瓜,占了几十年夏天的C位。有人算过,2019年中国西瓜产量6086万吨,全球第一,这数字里,有她半壁功劳。
杨晓寒说,奶奶现在常盯着瓜发呆,可只要提“新疆”“种瓜”,她就笑。
“她忘了我是谁,可没忘了瓜。
![]()
”这两年,重庆大棚里的“玉露明珠”越结越多,杨晓寒总想起奶奶的话:“瓜甜不甜,要让老百姓说。
”前人把苦吃完,把甜留给我们;我们接着种,把甜再传下去。只是,别光记着吃瓜,也记记那个在戈壁滩晒脱皮的“月亮姑娘”——维族老乡给她取的名,说她像月亮,把甜撒满人间。
未来,重庆的甜瓜会越种越好,新疆的瓜田也不会空。
毕竟,瓜藤会爬,甜会传,有人接棒,就有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