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片不只属于儿童。我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飞来的仙鹤》,嫩江平原上一对老夫妇,平时以养鹤打鱼为生,他们收养了一个男孩,男孩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孩子的母亲曾经是一个知青,当她从城里寻来时,不忍心把孩子夺走。但老夫妇利用给北京动物园送鹤的机会,把孩子送到了亲生父母身边。
丹顶鹤被关进了笼子。孩子来到城里,思念自己的养父母和曾经陪伴自己的丹顶鹤,在丹顶鹤北飞的日子里,他又回到了哺育他的嫩江和养父养母身边。
这部电影拍得极美,长大后我发现,这不只是一部儿童片,那小男孩什么形象我已经忘了,但是他的养父母、那两个老人形象,还有翱翔的丹顶鹤,我一直记得。这是一部关于爱、关于自由、关于大自然的电影。
下午有空,看了爱奇艺近日上线的《与你飞翔》,这应该是一部小成本影片,没进入电影院,以如今的市场环境,想排片简直太难了。
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如同40多年前的《飞来的仙鹤》一样,它打动的是成人世界。
慧儿在暑假时来到乡下奶奶家,那里是辽宁卧龙湖湿地,大雁的故乡。饭馆里的大人要大快朵颐,老板问吃什么,他们说废话,你不知道吗?会飞的鹅!
结果端上来的是真的铁锅炖大鹅,那“尊贵”的客人很生气。老板欠了他们钱,不敢得罪他们。
慧儿和小伙伴们在湿地中发现了四枚大雁蛋,他们要想法保护起来。孩子说:
大人的心可真够狠的,为什么要吃大雁呢?
因为排面呗,嘚瑟呗,吃饱了撑的呗!
几个孩子分配了孵化大雁蛋的任务,他们把自己家的大鹅绑过来,把大雁蛋放在老母鸡的身下,放在纸盒箱里再盖上热水袋。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城里的孩子肯定是不懂的,就是拿着蛋在灯光下照,这样能看出能不能孵化出小雁小鸡。我奶奶会看,我看不出来。
原理很简单,如果一个鸡蛋没有父亲,是没法孵成小鸡的,它是一颗受精卵才行。
慧儿的大伯王成林曾经是个捕雁能手,村里的拆迁款迟迟不下来,而扶贫贷款却要到期了,他养了一堆“遛达鸡”,却要给村委会老主任送去很多“笨鸡蛋”。老主任、饭馆的老板,趁机蛊惑他捕猎大雁,卖到餐馆作为铁锅炖的“野味”。
慧儿的奶奶、王成林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她跟慧儿讲,大雁通人性,它们一起走,一起归,奔波一辈子,一起回家。
老人说的不是大雁,而是人,是自己的独孤,二儿子在城里不回来,大儿子日子过得也不好。
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奶奶在听到收音机里说:日本福岛核电站第四轮核废水排放,将于2024年2月下旬开始,老太太厌烦地把收音机拧换了台。你可以理解为老人厌恶这种行为,也可以理解为“还是多关心多保护自己的大雁吧”。
王成林带着矛盾和无奈,帮助餐馆老板捕了一只大雁,但却被孩子们发现了行径。最后王成林业加入到了护雁行动,黑餐馆被查封,违法者受惩处。小雁破壳而出,它们慢慢长大了,在孩子的手中飞向蓝天。
这不只是一部童心电影,它触及到了很多东西,农村的生存状态,致富的艰难,阶层的固化,人的口腹之欲。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对大雁的需求,只是那一张贪婪的嘴。
盗猎者当然也可以感受到良心的谴责,甚至比其他人更强烈地感受到,所以主角一直处于这种纠结之中,张志勇塑造这个角色很成功。
电影成功的地方正是在这里。王成林并不是一个坏种,他的上游有老主任,有餐馆老板,有贪婪的有钱有权的吃客。
![]()
几个小童星表现也非常好。孩子的心最纯洁,这是为什么孩子反而能教育大人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儿童文学为什么会构成文学重要分支的原因。《儿童文学》刊物写了:本书适合9到99岁阅读。
这也正是影片稍显不足的地方,电影对这种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大胆,编剧、导演姜大卫似乎有很多欲言又止。我能理解他的难处,如果过多体现矛盾冲突,会不会被骂“造谣,歪曲,抹黑”?也许东北朋友会说,我们这嘎达哪里还有偷猎行为?你这电影纯粹是地域黑。
所以现实题材的文艺片现在的确太难拍了。
我老家有一种鸟叫“飞龙”,古时候被称为菜肴“八珍”之一,如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经过多年保护,如今多起来了。去年听说,又有见诸席上者。我很气愤,但我只是听说,听说而已,并没有亲见,也许是谣传。但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