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阿童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全球老龄化社会中最常见的痴呆性疾病【1】。识别AD的潜在治疗靶标,首先需要解析导致记忆丧失等核心症状的分子与细胞病理过程。近年来,基因组学揭示了大量与AD风险相关的遗传变异,明确了疾病易感性的遗传基础。然而,决定疾病发作时间与进展速度的非遗传因素——尤其是可调节的环境因素——仍然亟待研究。研究提示饮食、生活方式及环境暴露可能影响AD发生,但其因果机制尚不明确【2】。
在这些潜在环境因素中,金属稳态失衡正日益受到关注【3】。以往研究多聚焦于铁、铜、锌等过量累积或分布异常所致的毒性效应——它们可在模型系统中促进淀粉样β(Aβ)聚集、驱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或加剧氧化应激。然而,金属也是维持正常神经功能不可或缺的元素,参与突触传递、能量代谢、抗氧化防御等多种生理过程。相比毒性作用,金属在脑内的必需功能及AD中的调控机制,迄今缺乏系统研究。
2025年8月6日,哈佛医学院Bruce A. Yankner实验室等在
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
Lithium deficiency and the onset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文章,发现 轻度认知障碍及AD患者前额叶皮层锂水平显著下降,并被Aβ斑块大量富集,降低其生物可用性。缺锂小鼠出现Aβ沉积和tau过磷酸化加速、突触与髓鞘丢失、认知衰退等病理变化,其核心机制是GSK3β活化。低剂量乳清酸锂(LiO)可绕过斑块截留,恢复锂稳态,显著改善病理和认知,并在老龄模型中展现神经保护作用 。
作者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无认知障碍(NCI)、轻度认知障碍(MCI)及AD患者大脑和血液中27种金属水平,发现仅锂在MCI和AD患者前额叶皮层显著下降,小脑和血清锂水平无明显变化。皮层-血清比率和总皮层锂含量在MCI和AD中均下降,且统计显著性最高。进一步分析显示,Aβ斑块中锂浓度显著升高,随病情从MCI到AD逐渐增加,而非斑块区域锂水平下降,与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及总体认知下降显著相关。在J20 AD小鼠中,Aβ沉积导致锂在斑块富集、非斑块皮层锂水平降低,提示Aβ沉积会隔离锂,削弱其在脑内的可用性。
接下来作者探究了内源性锂的生理作用,发现去除饮食中92%的锂可使血清锂下降近九成,非斑块皮层锂下降约一半。在3xTg(Aβ+tau病理)和J20(Aβ病理)AD小鼠模型中,锂缺乏显著增加海马Aβ沉积,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在老龄野生型小鼠中,皮层Aβ42含量明显升高。锂缺乏还使3xTg小鼠海马神经元中tau磷酸化水平升高约3–4倍,部分形成类似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结构。行为学测试显示,缺锂显著损害AD模型和老龄野生型小鼠的学习与记忆,但不影响空间学习能力、视觉或运动表现,说明内源性锂在AD病理和正常老龄化中均有保护记忆的作用。
单核RNA测序(snRNA-seq)显示,缺锂虽不改变细胞类型比例,但兴奋性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OPC转录谱均发生显著变化。兴奋性神经元中突触信号相关基因下调,神经退行和AD通路上调;少突胶质细胞中髓鞘形成和轴突包裹相关基因下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神经退行及离子转运通路上调。蛋白质组学结果与之吻合:突触与髓鞘蛋白减少,神经炎症与脂代谢相关蛋白增加。缺锂转录谱与人类AD活检样本(尤其同时存在Aβ与磷酸化tau病理的样本)广泛重叠,提示缺锂可能驱动与AD高度一致的多细胞病理变化。
此外,缺锂导致树突棘显著减少,突触前蛋白synaptophysin与突触后蛋白PSD-95下调,髓鞘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减少。缺锂小鼠胼胝体髓鞘变薄,轴突髓鞘结构受损。小胶质细胞方面,缺锂使表达稳态标志物Cx3cr1的细胞减少,Apoe高表达的细胞增加,呈现AD中的反应性状态。转录组分析显示,这些变化富集了多种AD风险基因(Apoe、Trem2等)。免疫组化与功能实验表明,缺锂促进CD68⁺反应性小胶质细胞积累,增加促炎因子与趋化因子分泌,并显著削弱Aβ42的摄取和降解能力。因此,内源性锂对维持髓鞘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锂缺乏诱导促炎状态并损害Aβ清除。
通路分析显示,缺锂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降低核β-catenin水平,并显著提高GSK3β(β-catenin和tau的磷酸化激酶)总量与活性。GSK3β抑制剂CHIR99021或PF-04802367可逆转缺锂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促炎因子升高、Aβ沉积和tau磷酸化,并恢复髓鞘及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明确了GSK3β活化在缺锂病理中的核心作用。
为克服碳酸锂易与Aβ结合而被斑块截留这一问题,作者筛选出低电离度、低Aβ结合力的乳清酸锂(LiO)。在等剂量下,LiO减少锂在斑块的富集,更有效提升非斑块区域锂水平。在AD模型中,LiO几乎完全阻止Aβ和tau病理积累,并在老龄模型中显著降低既有病灶负担,恢复突触与髓鞘、抑制胶质细胞活化、降低GSK3β活性并提升β-catenin水平。RNA-seq显示,LiO下调AD相关和神经退行基因,上调突触和记忆相关基因,显著改善学习与记忆,而碳酸锂无此效果。因此,LiO可有效抑制AD病理、神经炎症和突触丢失,并恢复认知功能。
在12–24月龄野生型小鼠中,低剂量LiO可抑制与年龄相关的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因子产生,恢复小胶质细胞Aβ降解能力,防止树突棘丢失并逆转学习记忆下降,且长期LiO治疗并无肾脏或甲状腺毒性。在正常老龄人群中,皮层锂水平与突触蛋白complexin 1/2表达、工作记忆和MMSE评分均正相关,提示锂稳态可能是认知韧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内源性锂在维持脑内多细胞功能和认知中的重要作用。AD患者脑内锂显著下降,并被Aβ斑块富集,削弱其生物可用性;缺锂会通过GSK3β活化驱动Aβ沉积、tau过磷酸化、突触与髓鞘丢失及小胶质炎症激活,形成病理正反馈。低剂量LiO能绕开Aβ截留,恢复锂稳态,显著改善病理与认知,并在老龄模型中展现神经保护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AD早期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提供了潜在方向。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335-x
制版人: 十一
参考文献
1. James, B. D. & Bennett, D. A. Causes and patterns of dementia: an update in the era of redefining Alzheimer’s disease.Annu. Rev. Public Health40, 65–84 (2019).
2. Migliore, L. & Coppedè, F.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 Alzheimer disease: the emerging role of epigenetics.Nat. Rev. Neurol.18, 643–660 (2022).
3. Bakulski, K. M. et al. Heavy metals exposure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ementias.J. Alzheimers Dis.76, 1215–1242 (2020).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BioArt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所拥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点击主页推荐活动
关注更多最新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