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全球关税正式落地,美国国内一片哀嚎!中国这次也没能置身事外?
当地时间2025年7月31日,特朗普政府挥下了那把早就磨得锃亮的“关税大棒”,一份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等关税”清单正式生效,从8月7日开始,全球贸易的棋盘被彻底打乱。而咱们中国,这次也没能置身事外。
这政策简直把“美国优先”刻进了骨头缝里。税率从10%到41%不等,专门设了40%的“转运关税”防绕道。叙利亚和缅甸被狠敲,41%和40%的税率让商家直摇头;加拿大、瑞士这些老盟友也没逃过,35%到39%的关税像挨了闷棍;印度和越南稍好点,25%和20%也够喝一壶。咱们中国和欧盟、日韩这些地方,表面是10%的基准税率,但之前“芬太尼问题”的关税还在,有些商品实际税负早超20%了。更要命的是,没达成协议的国家每年还要接受关税审查,明年说不定又加税,这谁受得了?
特朗普这么干,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算盘和产业保护。一边拿关税当筹码,逼巴西多买美国农产品、韩国多进口美国能源,兑现竞选口号;另一边打着“国家安全”旗号,想把半导体、药品这些关键产业拉回美国。毕竟2024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都到9158亿美元了,他想靠关税压下去30%以上,给2026年大选攒政绩。
可这政策一落地,美国自己先叫苦连天。耶鲁预算实验室算过,新关税会让食品、家电、电子产品价格猛涨,2025年美国家庭年均支出要多花2100到3800美元,低收入群体负担加重35%。现在美联储维持5.5%到5.75%的高利率,原材料成本上涨传到制造业,通用汽车、惠而浦都宣布涨价,中小企业依赖进口中间件,利润被压缩了12%到15%。更麻烦的是,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涨4.2%,要是关税再推高通胀,美联储可能没法按时降息,“滞胀”风险可就大了。
盟友这边也炸锅了。加拿大、墨西哥被划进高关税名单,直接打破《美墨加协定》的区域贸易框架,加拿大放话要“对等反制”;欧盟虽签了临时协议,但15%的关税还是比WTO最惠国待遇高,被骂“经济霸凌”。新兴市场国家也不傻,纷纷加快去美元化,巴西搞贸易本币结算,印度弄卢比-里亚尔支付机制,东盟启动“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就是要少依赖美国。美国进步中心都说,这种“单边主义重构”正在毁掉二战后的盟友协作机制,反倒给中俄深化“去美元化”联盟创造了机会。
再看咱们中国,表面好像“幸免”,但挑战一点不少。中美日内瓦会谈临时协议让双方互降10%关税,暂停24%附加税,但美方对“芬太尼相关商品”单独征税,有些化工品、医疗器械实际税率到了25%。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到7月,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8.3%,新规落地后,家具、纺织服装出口成本增加15%到20%,锂电池、光伏组件因“转运关税”审查变严,对美出口周期延长30天以上。不过有意思的是,石墨这些关键矿产的“关税豁免”能到2026年,看来美国对咱们的供应链还是有点离不开。
咱中国企业也没坐以待毙,各有高招。大公司加快海外布局,海尔在墨西哥蒙特雷扩建家电工厂,美的把越南工业园产能提高40%避关税;科技企业玩“本土研发+区域供应链”,华为在马来西亚设5G设备组装中心,靠东盟原产地认证降税负。政府也没闲着,商务部启动“关税对冲基金”,给年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贴息贷款;海关总署优化“智慧清关”系统,把原产地核查时间压缩到48小时,帮企业省了不少事。
但中美贸易战的长期风险还在。特朗普政府还在推进半导体和药品的行业性关税立法,半导体拟征250%,药品最高也到250%,明摆着冲咱们高端制造和生物医药来的。美国财政部长还放话,要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500%关税,想间接给中国能源进口施压。现在中美关税虽在“休战期”,但技术脱钩、产业链重构这些核心问题没解决,这10%的“最低关税”更像谈判筹码,不是最终结果。
往大了说,这次全球关税政策落地,让全球贸易体系经历大重构,从规则主导变成实力博弈。WTO争端解决机制基本没用了,美国连续7年阻挠上诉机构法官任命,这次关税政策完全不把国际规则当回事,开了“单边定价”的坏头。《金融时报》说,全球贸易成了“实力金字塔”,美欧日搞“友岸外包”建高关税同盟,新兴市场只能被迫加入区域保护体系,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快名存实亡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签的17个贸易协定里,有9个都有“排他性关税条款”,多边主义遭了重挫。
美国现在看着有点“账面繁荣”,关税一年能增1200亿美元财政收入,制造业还新增50万个岗位,成了特朗普政府炫耀的“政绩标签”,但背后代价不小。美国农业出口因报复性关税下降22%,中西部农场主开始抗议;高科技产业因供应链断裂,创新效率指数跌到2010年以来最低。更严重的是,美国在国际规则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当“关税大棒”代替了“规则说服”,美国在WTO、IMF这些机构里的道义权威一点点消失,这反倒给中国推动“金砖扩员”“上合组织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机会。
说到底,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是“美国优先”的极端表现,也是全球化退潮的标志。它用行政强权撕毁二战后的多边贸易规则,用“实力定价”代替市场定价,短期可能让美国占点谈判便宜,但长远看,是给制度崩塌埋雷。对中国来说,10%的关税“幸免”不是结束,而是考验供应链韧性和制度博弈能力的新开始。当全球贸易进入“后规则时代”,怎么在保护主义浪潮里建起开放又安全的经贸体系,将决定每个国家在新一轮全球重构中的位置。特朗普的“关税牛”现在看着好像成了,但历史最终会证明,这场以邻为壑的豪赌,到底是“美国再次伟大”的起点,还是霸权衰退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