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辈人传下话,大旱之后常跟着大涝,这话得信但别全信。你看春上旱得狠的时候,日头把地晒得裂大口子,土块硬邦邦的像石头。
![]()
地里的庄稼蔫巴巴的,河沟也见底了,可天上的水汽其实在悄悄攒着力气。等夏天北边的冷气流一南下,跟地面的热气一撞,雨点子砸下来跟倒水似的。
就像前年黄淮海那片,春旱接着夏涝,玉米地泡成了水塘,减产不少。但大旱之后准定发涝吗?
那可不一定,老天爷的脾气难琢磨。要是冷气流不够强,雨带绕着咱这儿走,或者地头排水畅,涝情就能轻。山地和平原不一样,河边洼地和高岗子抗涝能力也有差,得看具体地势。
老辈人的经验,说白了是敲警钟:旱季别光盯着抗旱,防涝这根弦得绷紧。
我个人觉得,老辈人的经验是警钟,咱得把“防”字提前摆上。
头一件事,赶紧清沟渠!田边的排水沟、村里的主渠道,淤塞的地方全扒开。
低洼地块要留意,能垫高就垫高,垫不了的就改种水稻、莲藕这些耐淹的作物。
![]()
现在手机看天气方便,多盯着气象预警,特别是“暴雨橙色预警”得格外上心。有人说老辈人看云识天气,比如“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这土办法有道理。但咱得把土办法和科学结合,手机预警一响,别犹豫,该动手就动手。
未来几天下不下大雨不好说,但提前把排水沟挖通,心里就多份踏实。有些老乡觉得“旱了这么久,哪能说涝就涝”,这种想法要不得,宁可信其有。想想看,地里排水不畅,一场大雨下来,庄稼根泡烂了,找谁哭去?
防涝没多难,关键在提前:沟渠通了,地块高了,预警盯着,损失就能少。天灾难料,人勤能补!早准备半分,收成就稳三分,这话错不了。
赶紧行动起来,现在就去地头转一圈,看看沟渠有没有堵的地方。
要是自己忙不过来,喊上乡亲们一起干,人多力量大,防涝更扎实。记住了,大旱之后甭管涝不涝,咱把准备做在前头,就是给收成上保险。接下来这段时间,多留意天气变化,别让辛苦种的庄稼毁在涝灾上。
咱农民靠天吃饭,但也得学会跟老天爷“打交道”,提前防着总没错。
最后再提醒一句,防涝这事没捷径,早动手、细检查,才是硬道理。就这么说吧,现在流点汗清沟渠,将来少流眼泪看涝田,划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