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近日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开展了一场以“中国板栗之乡”为核心的主题调研活动。此次调研聚焦罗田板栗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旨在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实践参考。
图为服务队前往黄冈前的合照。通讯员 吴静 供图
精心筹备,深入一线调研7月7日,“志远”服务队正式启程。出发前,团队已完成问卷设计、路线规划等细致筹备工作,以确保调研科学性与实效性。首日行程中,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大别山农业智慧园、甫薇山庄板栗种植基地及三里桥村委会,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数据记录,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在农业智慧园,专业讲解员介绍了罗田板栗的品种资源、标准化生产流程及多元化销售渠道。近年来,当地通过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打破地域限制,推动板栗从山区走向全国市场,成效显著。随后,队员们深入甫薇山庄数十亩板栗林,观察果实形态与生长情况,并与种植户交流品种特色。据农户介绍,罗田板栗品种多样,如大河岸镇毛板栗色泽黄、口感粉糯,北丰草板栗色泽白、口感脆嫩,差异化特色成为市场竞争优势。
图为智慧园讲解员为服务队讲解罗田板栗状况。通讯员 吴静 供图
直面挑战,剖析产业痛点调研过程中,三里桥村书记与队员们的交流揭示了板栗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疫情后虽获政府扶持,但市场需求仍未完全复苏,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同时,产业存在三大痛点:一是采摘、去壳环节依赖人工,成本高企;二是板栗储存期仅约十天,收购加工压力大;三是农村劳动力减少,自然掉落采收比例上升,影响品质。村书记坦言,这些问题制约了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图为服务队成员对种植板栗居民展开调研。通讯员 吴静 供图
探索创新,激发产业活力尽管挑战重重,罗田板栗产业亦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头部企业凭借稳定渠道支撑产业基础,而“板栗采摘+乡村旅游”的融合模式成为新探索。村书记提出,通过体验式消费提升附加值、降低人力成本,或为破局关键。队员们观察到,当地生态优势与产业基础具备转化潜力,需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
图为服务队在罗田三里桥村委会前的合影。通讯员 吴静 供图
凝聚合力,赋能乡村振兴此次调研中,“志远”服务队多维度掌握了板栗产业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情况。团队表示,将基于调研数据系统梳理问题、研究对策,助力罗田板栗产业升级。未来,服务队将持续关注产业动态,推动产学研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罗田板栗产业的探索之路,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在青年志愿者的助力与多方合力下,这一传统产业正逐步突破瓶颈,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为当地百姓致富注入新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