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身主播打通销路,到带领村民种植黑花生发展特色产业,项城市三店镇绰刘村党支部书记杨华伟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以实干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答卷”。近日,记者来到绰刘村,对话这位“多面手”村书记,倾听他扎根基层的故事。
上午九点,在项城市三店镇绰刘村的直播间里,村党支部书记杨华伟举着一把晶莹剔透的红薯粉条,对着镜头热情介绍。
这个由村委会办公室改造而成的直播间,虽没有专业团队搭建的华丽布景,却凭着 “接地气” 的讲解和货真价实的农产品,成了绰刘村特色农产品的 “线上展台”。
项城市三店镇绰刘村党支部书记杨华伟说:“直播的初衷是帮村里的农产品更好地销向全国各地,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我们刚开播第七天,随着不断摸索,经验也在慢慢积累,我们现在带的货有项城本地土特产,包括焦馍、莲花味精、芝麻叶,接下来我们会把村里的花生、红薯粉条,还有项城白芝麻搬到直播间里,更好地助农增收。”
为帮村民蹚出一条致富新路,杨华伟决定做好直播带货。他说,为了做好直播,晚上他用小号进行练习,最长的一次直播了两个小时。从一开始的尴尬、紧张、说话不利索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如今,杨华伟的直播间每天固定开播,与传统的直播带货模式不同,杨华伟探索出了一条“娱乐带货”模式,村里准备了音响、麦克风,村民们可以在直播间唱歌、跳舞,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乡亲之间的和睦。
目前,直播间运营有序进行,杨华伟还计划通过短视频形式开展防火、防溺水等宣传科普,让安全知识 “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
项城市三店镇绰刘村党支部书记杨华伟说:“现在直播间的粉丝增量也在稳定增长,我们有一个小团队,大家慢慢配合,默契越来越好,我们的粉丝每天能增加50个左右。”
村里通过“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整合闲置土地资源,试种的黑花生长势喜人,待采收完成后,这些黑花生将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能让种植户尝到甜头,更能为村里后续推广特色种植、壮大集体经济积累经验。
从杨华伟的身上,我们看到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多重角色:既是发展产业的“带头人”,又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既能玩转新业态,又能扎根黄土地。通过党建引领,绰刘村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电商赋能+民生保障”的乡村振兴之路。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梁振华 项城台
编辑/柴秀杰 审核/谢明 监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