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书评作者:李桂杰

阅读《最后的邀请》一书,震撼我的是其中透露出的生死观。
书中写道:
“若是我们细想,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土地,实际就是一座墓地。一座巨大的墓园,埋葬着发生过的一切。” “你能想象,在地球上曾有几十亿、几千亿生物死去吗?它们都葬身于此!我们一直在一座广阔的墓园之中漫游。听起来,这多么不可思议,因为我们想象中的墓地令人痛苦、哀伤,催人泪下,被黑柏树围绕,然而实际上,这座辽阔的墓园美不胜收,因为它就是大自然本身。花朵生长,蚂蚁爬行,大象奔跑。”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蒂齐亚诺·泰尔扎尼是一位老人。
他用上述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眼中的死亡,以及死亡对于人类所生活的地球而言,意味着什么。
![]()
《最后的邀请》在欧美等国家畅销500万册,近期由东方出版社引进出版。
蒂齐亚诺·泰尔扎尼是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曾任德国《明镜周刊》驻亚洲特派记者25年,并在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居住长达30年。福尔克·泰尔扎尼是蒂齐亚诺·泰尔扎尼之子。在蒂齐亚诺去世前半年,福尔克与其合著了《最后的邀请》,在蒂齐亚诺去世后,他整理并主持了这本书的出版工作。
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保留了对话的真实场景与状态,如“他笑了”“我笑了”“爸爸在思考”“他重重地咳了几下”……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使得书中没有任何生硬的说教。
在回忆他在中国生活的经历时,书中写到这样一个场景——当我们旅行时,到一个破旧的小村庄,就能看到一座湮没在尘土中的宝塔。
![]()
你和我,在一次通往清朝皇帝陵墓的路上,试着打开一扇门,然后发现自己身处一尊巨大的佛像面前,这尊佛像高约20米,有几十条手臂,那时你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天啊,这就是‘旧中国’!”
而这也是差点消失的东西,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已经告别了过去的束缚。但其实,所有这些旧事物,也正是中国的“根源”。没有这个“旧中国”的存在,新的中国又怎会产生?
蒂齐亚诺的讲述可谓妙趣横生,充满个性,他独特的亚洲经历,让这本书提供了观察东亚的另一种视角。
![]()
“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追求自由。”
“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器官腐烂衰朽。唯一能做的,就是摆脱它,将这副肉身交付给命运,交给尘归尘土归土的命运。
这是世上最自然的事情,所以我不害怕。”……阅读完这本只剩3个月生命的父亲留给孩子的临终箴言,我被书中的赤诚坦荡深深感染,也为他面对生命终局的态度心生敬重。
这不仅是关于死亡与人生的最好告别,更是以最特别的方式,为所有人揭示了生命在自然轮回中的尊严与意义,堪称一堂震撼心灵的生命教育课。
![]()

书评作者:李桂杰,女,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曾经出版诗集《流星的冬》《对视月光》《突然天蓝》,新闻随笔集《不会尘封的记忆一百姓生活30年》荣获2009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图书类作品奖,著有《好宝宝妈妈自己教》《我要生二胎》《不必等候炬火一乡村教师赖家益》等作品。诗歌作品多年入选《中国诗歌排行榜》,另有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刊发于《天津文学》《诗刊》《诗歌月报》《运河》等文学期刊。
欢迎关注东方出版社官方账号
避免错过更多好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