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即将开营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路易吉》(Luigi)一书探讨了一名被谋杀的保险业高管及枪杀他的凶手。
去年十二月,联合健康集团(United Healthcare)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汤普森(Brian Thompson)遭枪杀,据称是由一位对体制感到失望的年轻人路易吉·曼吉奥内(Luigi Mangione)所为。这起事件在几乎任何其他时代都会被视作异常。但在2025年的美国,它却成了一个迷因、一场运动和一个道德试金石。
![]()
在《路易吉》一书中,成就卓著的记者约翰·H·理查森(John H. Richardson)探究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本书部分像是调查报道,部分像是文化X光片。他重构了曼吉奥内的人生轨迹:从毕业致辞的优等生、忧心气候变化的技术专家,到成为 TikTok 上名声大噪的所谓“圣路易吉”(Saint Luigi)——其带光环的形象如今流传于手提袋和纹身之上。
![]()
本书核心提出的问题,是美国在日益增多的、出于政治动机的枪击和暗杀事件后不断追问的:我们应当将这样的杀手视为凶手,视为正义的殉道者——还是视为文化的映照?
![]()
泰德·卡辛斯基(炸弹客)
本书的开篇几章最为出色。理查森从路易吉在威基基海滩开始写起,这位聪明的年轻程序员当时正在阅读社会历史——以及最终,阅读"大学炸弹客"(Unabomber)的宣言。随后,叙述扩展到美国技术恐惧症和数字疏离感的历史。
与泰德·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的相似之处变得清晰起来:知识分子的精确性、对体制的蔑视、从批判滑向极端主义。(理查森与卡辛斯基通信多年,并曾大量撰写关于他的文章。)
![]()
但《路易吉》也关乎我们其余的人:即时的社交媒体狂欢,将真实的暴力转化为一场参与式的奇观。枪击案发生数小时内,互联网上便涌现出大量的即时评论、欢快的迷因和周边商品,常常复制曼吉奥内刻在子弹壳上的文字:“拒绝”(Deny)、“捍卫”(Defend)和“罢黜”(Depose)。
这是一种可辨识的美国特色——讽刺与绝望被混合,道德界限由此被模糊。
理查森对这类时刻有着敏锐的洞察。他明白,路易吉现象不仅仅是关于政治上的不满——它更关乎在一个将愤怒作为娱乐来贩卖的社会中,逾越规则所带来的快感。
然而,本书的力度有时过于依赖其所描述的浅表现象。理查森的叙述大部分建立在公开可得的材料之上——Reddit 的帖子、YouTube 上的反应、在线募捐活动——而较少来自对曼吉奥内身边人的第一手采访。我们听到的数字旁观者的声音远多于那些了解他本人的人。
由于缺乏这类个人细节,结果让人觉得虽然精心编排,但情感上却有距离感。
这对于一部截稿期紧迫、且关于一个仍在发展中的故事的书籍来说,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彼时曼吉奥内的审判尚未开始,他的许多朋友和亲戚据推测都受到了禁言令的限制。但这个缺口使得理查森不得不依赖他人——尤其是卡辛斯基——的二手权威。
曾作为理查森早期杂志作品基础的那些与“大学炸弹客”的通信,在此书中重现,充当了本书的道德和智识脚手架。
卡辛斯基成了解释技术反抗逻辑的幽灵导师。
缺失的是对路易吉的行为为何在当下产生共鸣的更深入剖析——在一个算法拒绝医保与算法传播怨恨和绝望相互碰撞的美国。没有这种连接性的阐述,卡辛斯基的反工业爆炸案与曼吉奥内被指控的反大企业枪击案之间的相似之处,就显得更像是联想而非分析。
理查森希望我们看到上世纪90 年代生态恐怖主义者与当今数字加速主义者之间的连续性。但是,催生“路易吉”现象的当代力量(学生债务、不稳定的劳动、私有化的医疗、网络激进化,当然还有社交媒体)既是技术性的,同样也是经济性和心理性的。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些观念在一个将痛苦私有化和隐形化的医疗经济体中找到了新的土壤。
在关键之处,本书指向了这种复杂性,但并未真正深入探究。
理查森成功之处在于将这起谋杀与美国更广泛的医疗关怀危机联系起来。他认为,这次枪击事件迫使公众直面道德伤害如何已成为医疗经济的一部分。他记述了在枪杀事件后的几天里,对保险业的愤怒如何高涨。首席执行官们雇佣了私人安保团队,因为民意调查显示,令人震惊比例的年轻人认为此举“可以接受”。
这些部分引人入胜且令人不安。
理查森捕捉到这样一种感觉:路易吉的暴力暴露了美国政体的一根敏感神经——即感觉只有当持枪者迫使当权者面对问题时,他们才会倾听。
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一个被体验为掠夺性的系统,最终遭遇的将不仅仅是抗议,还有社会价值崩溃或者说虚无主义。
本书的另一条主线——我们文化对正义暴力的浪漫化——是可怕的。理查森记录了曼吉奥内的形象如何从嫌犯大头照转变为偶像。深夜脱口秀主持人开玩笑说他是"年度最性感嫌犯"。理查森称此为“一种文化正在改变的能量”,但这句话有两面性:这也是一种文化失去了其道德压舱石的能量。
![]()
理查森将《路易吉》定性为一个关于美国枪支的故事是正确的,其核心在于,正如理查森所写,我们人口中相当大一部分人感到“迫切想要挣脱”他们在现状面前感受到的无能为力和愤慨。但他本可以更进一步探索公共卫生、政治暴力和枪支之间的连续性与断裂——以及当我们的反枪支立场与我们的意识形态叙事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令人不安的矛盾。
理查森文笔优美。他对媒体余波、相互对立的专栏文章、党派倾向性的解读、网红短视频的报道精准而往往带着阴郁的幽默感。
但尽管优雅,《路易吉》提供的相对较少新鲜实地调查。我们从未能充分感受到曼吉奥内的世界在内爆之前或之后的重量。这些缺失很重要,因为它们正是将新闻业与拼贴艺术区分开来的东西。
在其最成功的时刻,《路易吉》迫使我们面对那些远超出单一暴力行为的问题。当本应维持生命的系统被体验为从痛苦中牟利的系统时,会发生什么?当美国人在复仇中找到道德宣泄时,这意味着什么?
《路易吉》提出的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是:抗议与表演、革命与复仇之间的界限几乎已经消失了。
理查森的书或许未能解决其主人公究竟是英雄、罪犯还是牺牲者这一终极问题。但它留给我们一个更紧迫的问题:我们再也无法区分这三者,这说明了美国的什么现状?
作者:Jonathan M. Metzl
编译:阿洛
来源:纽约时报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
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