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13时51分,闰六月十四,晚立秋撞中伏。
农谚说“六月立秋禾谷丰”,今年正属此列。可别被“秋”字骗了,中伏还没走,热得正凶呢。老辈人常说“秋老虎不咬人,哪来晚凉天”,说的就是这股子后劲。
白天35℃往上蹿,早晚凉意刚冒头,冷热交替最磨人。庄稼倒欢喜,灌浆期就盼着太阳足、积温够。可咱人得注意,这节气有讲究,1不洗、2不穿、3不动、4不吃。
头一桩,不洗冷水澡。中伏暑气未消,图凉快冲冷水?
老话说“秋不忙凉”,阳气正收,冷水一激容易伤元气。
白天再热,洗澡水温别贪凉,温乎点才稳当。第二桩,不过早加衣。
早晚凉丝丝的,有人急着套秋装。农谚讲“立秋不忙添衣,早晚凉意自知”,穿太厚反削弱抗寒力。
但也别冻着,“秋冻不过骨”,冷得打颤就得加件薄外套。
第三桩,不动大情绪。
天热心更躁,中伏闷得慌,脾气容易冒火。古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收收脾气才顺节气。
“莫恼秋风起”,心平气和,日子才过得稳当。
第四桩,不吃太油腻。贴秋膘是老传统,可中伏还没出,肠胃还怕腻。
“天热吃肥腻,脾胃先罢工”,大鱼大肉难消化,反添堵。贴膘要巧,瘦肉、鱼虾、豆制品,清补才对路。
有人问,这些讲究是迷信?农谚传了几百年,哪条不是日子里摸出来的经验?
就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晚立秋,热得更久。
再看“一场秋雨一场凉”,雨没下透,热劲就散不了。庄稼人最懂,节气里的讲究,都是和老天爷打交道的智慧。
有人贴秋膘猛吃肉,结果肚子胀得难受;有人冲冷水澡,第二天就头疼。
这些例子可不少,老讲究不是摆设,是前人踩过的坑。那咋贴膘才对?
清补为主,百合、银耳、秋梨,润秋燥;小米、山药、茯苓,护脾胃。
“一口膘,三分动”,补完得活动,别窝在屋里不动弹。今年立秋特殊,闰六月加晚立秋,热得比往年久。
田野里玉米灌浆、大豆结荚,农忙正紧,人更得顾好身子。记不住的收藏,提醒家里老人小孩,别把老讲究当耳旁风。当然,个人体质不同,具体还得看情况。
比如脾胃弱的,贴膘更得清淡;体寒的,洗澡水再热点。但大方向错不了,顺节气,日子才过得顺当。立秋不是凉秋的开始,是热与凉的拉锯战。
老辈人的话,听着土,可管用。记好1不洗、2不穿、3不动、4不吃,这个秋才过得稳当。有啥没说到的讲究?
评论区聊聊,互相提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