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届上海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徐泽萍签下光明乳业常温营销中心管培生offer时,这个职场起点背后,藏着打破“市场营销是天坑专业”偏见的密码。
在不少人印象中,市场营销仍被贴着“门槛低、拼嘴皮”的标签,但这种偏见的根源,在于对行业迭代的认知滞后,如今的营销战场,早已升级为数据驱动、技术赋能的复合型赛道。而上海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正以一套独特的成长逻辑,让学生在数智化浪潮中找到职业锚点。
![]()
课程设计中,“数智化”如同一条主线,串联起管理学、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又延伸出人工智能营销、品牌管理等前沿模块。
从大一开始,管理统计学、市场调查等课程便为学生植入数据思维,引导他们用数据拆解消费行为;到了大二,大数据营销、数字营销等课程进一步深化技术应用,就连传统的广告课程也融入了新媒体运营与AI营销逻辑。这套体系最终指向一个目标:让学生既懂消费者心理,又能操刀数据建模、策划新媒体campaign,实现“懂市场、会技术、能创新”的复合能力跃迁。
这种培养逻辑的落地,离不开三重硬支撑。
首先是国际认证的品质背书。作为国内首个通过ACBSP国际商科认证之一的市场营销专业,以及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商的资质背书藏着严苛标准:从课程设计科学性到师资考核实践性,均对标国际商学院体系,为专业质量筑牢根基。
![]()
其次是国际化资源与前沿实验室的加持。牛津大学等境外名师开设的全英文课程,与美国、新西兰等国高校的交流项目,让学生课堂就能触摸全球营销趋势;更重要的是,国内一流的AI-Saas智能营销实验室里,学生模拟真实投放场景,用数据模型验证创意,“理论+技术”训练直接对接行业需求。
最后是深度联动的企业实践网络。上商牵手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光明乳业等头部企业,搭建营销实践中心与自有品牌研究院,学生大二在品牌宣讲会、校级营销大赛练手,大三进驻企业实习。比如,徐泽萍在凯诘电商参与伊利“双十一”大促策划的经历,正是专业实践网络的缩影。
![]()
当理论学习、技术训练与企业实践形成闭环,就业竞争力便水到渠成。除了快消巨头,毕业生还涌入商贸集团、咨询公司、互联网企业,覆盖市场调研、AI营销运营、品牌管理等全链路岗位。这背后,是专业把“数智化能力”锻造成学生的职场通行证——懂数据分析,能玩转新媒体,还熟悉国际规则,让他们在求职中更具底气。
![]()
当市场还在争论“市场营销是否饱和”,上海商学院的学生早已凭借“懂市场、会技术、能创新”的复合技能,在细分赛道实现突围。徐泽萍的offer不是个例,而是专业培养逻辑的必然结果。
在这里,“市场营销”不再是模糊概念,而是一套可落地、有竞争力的职业成长公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