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向,往往与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同频共振。那些扎根国家战略领域的学府,以学科建设对接产业痛点,以人才培养回应行业急需,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实现自身价值,成为支撑关键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存在,不仅是知识传承的载体,更是连接教育与国家使命的纽带,在回应时代命题中彰显独特办学底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办学根基深植于国家需求,于1952年响应抗美援朝时期航空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筹建,成为新中国首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逐步发展为“211 工程”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今以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双一流”学科为核心,走出了一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在软科中国排名中,上述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均稳居前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更是位列全国第三。管理科学与工程进入前3%,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9等学科跻身前12%。ESI世界排名中,南航8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的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同时进入前千分之一;工程学进入前万分之二。
专业建设同样亮眼,现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0个省品牌专业,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25年新增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全国首批、华东唯一,配合 “智能感知工程”“增材制造工程”等新专业及双学士学位项目,形成了覆盖传统优势与新兴领域的专业体系。
科研创新能力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航空领域,南航是全国唯一拥有直升机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高校,深度参与几乎所有直升机型号规划。该校研制的31种无人机中,中程高速无人机系统已列装服役,还为各类航空发动机提供关键技术服务。航天领域,南航独立研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装置,是国内唯一承担火星探测器载荷研制任务的高校。民航领域,南航设立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构建“政、端、网、云、用” 五位一体低空发展生态。
人才培养体系彰显育人实效。南航以15位两院院士领衔,由12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72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构成强大师资阵容。通过长空创新班、钱伟长拔尖创新班等14个特色培优班,推行“100% 理工专业任选”“100% 国际化交流资助”等培养模式。2025年成立的“牧星学院”,以“书院管理 + 大类培养”模式实现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结合。
学生科创成果丰硕,2024年立项1277项创新训练项目,年超6000人次参与科创活动,在 “互联网 +”大赛中获 3 金 6 银,“挑战杯”专项赛获8项特等奖,连续六届捧得“优胜杯”......建校至今,已培养20余万名人才,包括25位两院院士、C919总师吴光辉、嫦娥三号总师孙泽洲等顶尖人才,形成独特的“南航现象”。
就业与发展前景展现办学价值。南航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延续高位优势,43%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31%入职世界500强;国防输送量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高校第一。每年有5000余家单位来校招聘,提供超12万个岗位,平均每位学生可选择10个以上优质岗位,80%能在两个月内通过校园招聘找到满意工作。
从学科实力到科研成果,从人才培养到就业质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扎实的办学实践,成为培养航空航天民航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价值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显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