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大学四年都一样。你可能听过那种“上课—考试—拿学位”的标准流程,但也有人的大学,是一边在实验室鼓捣设备,一边在企业跑实习,甚至在还没毕业前就已经参与了创业项目。要说区别,其实就看学校有没有让你“走出去、动起来、干点真的事”。有的平台,只能让你“学”,但有的平台,会逼着你“做”。
有些学生,进大学第一年就开始找实习;大二进实验室,大三参与企业项目,大四一边写论文一边谈融资——这不是电影情节,是他们真实的大学节奏。而这类“实打实”的成长,绝不是靠坐教室听讲能学来的,它需要学校愿意把学生推向一线,也需要一个愿意接住学生的地方,比如张江科学城。而上海理工大学,正是这样一所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产业”的高校。
王道雨就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典型代表。他本科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在校期间曾在微创医疗实习了两年半。实习期间,他每天挤公交往返于张江科学城,白天在企业一线实战打磨技能,晚上还得赶回学校做实验、写论文。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医疗器械产业化流程,更坚定了他未来扎根康复医疗领域的方向。
2015年,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校友决定创业,创办了卓道医疗,主攻康复机器人,立志打破国外垄断,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康复设备。2017年,团队带着两款核心产品入驻张江高科895创业营,正式迁入张江科学城。从此,卓道医疗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加速度”。
创新驱动让科研成果不是摆设,而是产品。上理不仅提供知识学习,更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上海理工大学近年来积极搭建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路径,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产业创新平台。王道雨的项目,正是得益于在校期间的专业训练与科研基础,结合实习期间的产业经历,顺利落地。
学校对学生创业给予多层次支持:包括“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赛事指导,创业导师一对一对接,提供办公场地、注册咨询、政策辅导、知识产权申请等全流程帮助。对优秀创业项目还可推荐进入张江科学城、临港科创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从0到1”的落地条件。
从最初几人的小团队,到如今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拥有累计获得175项专利的公司,卓道医疗的发展无疑是一场“校园—科研—产业”的教科书式成长。其核心产品Nimbot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具有全球首创的肩部复合体五自由度机械动力外骨骼结构;ArmGuider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获得国内首个同类产品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而这背后的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源自上海理工大学长期深耕的医工交叉学科建设。学校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疗器械工程为特色强项,并形成完整的“工程+专业+研究中心”链条,为未来创业型人才提供稳定的技术与学术支撑。
而上理学子的就业与实习,不是投简历,是被企业盯上。除了创业,上海理工大学也为广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与实习渠道。学校与张江科学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包括微创医疗、联影医疗、强生中国、GE医疗等,许多学生大三、大四就已经提前拿到offer。
学校拥有“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为优秀工科生提供带薪实训、导师制辅导、项目实战参与等机会。此外,学校还开设“名企进校园”职业导航计划,让企业直接走进课堂,对接岗位需求,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匹配度。
上理的优势,不只是“你能在这里学多少”,而是“你能在这里做多少”。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张江出发走向全国,像王道雨这样的校友创业故事并非个例,而是越来越多上理学子的真实写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