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播出那天,网友眼睛都亮了。
谁也没想到,镜头里那个脸部紧绷、五官僵硬的女人,居然是昔日“铁榔头”郎平。

评论区瞬间炸锅,“脸怎么这样了?”“做医美了吗?”质疑声一波接一波。有人甚至直言,“都认不出来了,太吓人了!”
![]()
回头看,曾经球场上气势如虹的她,如今却因为外貌争议登上热搜。
这落差太大,让人一时间难以接受。
![]()
01
那年北京,郎平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爸妈都是文化人,对她没那么多溺爱,做的是真正“把她往上托”。
小时候她个头蹿得快,邻里都说这孩子长得像模特,但父母没往花瓶路子培养,而是琢磨着让她吃点苦、有个技艺傍身。
![]()
13岁那年,体校教练路过学校操场,一眼就相中了她这块“苗子”。身高优势太明显,弹跳和反应又快,是练排球的好材料。
教练找上门,家里人一听,咬咬牙就同意了。
起初郎平不乐意。训练太苦,队友不熟,老是想家。但她爸说了一句:“你要是真能练出来,一辈子都不一样。”这话她记了一辈子。
![]()
从那天起,别人训练两小时,她练四小时;别人吃完饭休息,她还在摸球。那股不服输的劲,硬是把自己练成了国家队的主攻。
打出名气后,郎平有了个“绰号”——铁榔头。球迷喜欢,解说员爱用,可她不爱听。怕太刚了,没人敢追,找对象都难。
![]()
那时候的郎平,哪有时间顾美貌?头发一扎、脸一洗,上场就是拼命。为了国家荣誉,为了个人目标,哪怕伤病缠身,她都不肯休息。
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首次夺冠,郎平一个人砍下27分。全场震撼,举国沸腾。
这个戴着护膝、满头大汗的姑娘,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女排精神”代表。
![]()
02
后来郎平退役了,当了教练,去了国外,生了孩子,又回到中国女排,兜兜转转几十年,全是排球。
女儿白浪出生后,她几乎没怎么带过,一直在外执教、比赛,连孩子说第一句话她都没听到。多少个节日、多少个夜晚,郎平都在异国他乡熬着。
![]()
为了备战奥运,她曾熬到凌晨三点看录像,第二天一早照常带队训练。她说:“球员可以累,但教练不能倒。”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坚毅的女人,在多年后,竟因为“变脸”风波成了舆论焦点。
![]()
![]()
节目中,她脸部表情不自然,皮肤紧致得让人发慌。有人说她“整过”,有人说是化妆问题,还有人说是滤镜惹的祸。
无论真相是什么,郎平的状态都让人震惊。
网上有句话流传开来——“铁榔头不再硬朗,倒成了整容狂魔。”
![]()
这评价虽刻薄,却道出了很多人复杂的心情。
她不该是这个样子。至少,曾经那个挥舞着手臂、怒吼一声把球砸出地板的“女战神”,不该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可回头想想,女人到了一定年纪,谁不怕老?
![]()
郎平也有虚荣、也有疲惫,也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不该被嘲笑。
![]()
03
如今的郎平,已经彻底从一线退下来了。
64岁,卸下教练身份,陪陪家人,旅旅游,拍拍节目,说说人生,按理说,该松口气了。
![]()
![]()
她说过一句话:“我过去几十年只活在排球里,现在想为自己活一次。”
做医美也好,换风格也罢,也许就是想换个状态,换个心情。
有观众批评郎平“对不起女排精神”,这话未免太重。
![]()
谁说英雄不能老?谁规定女排精神就等于脸不能动?
人到花甲,身体逐渐走下坡路。膝盖伤,腰伤,颈椎病,哪个当年的老将没有病痛缠身?
更何况郎平几十年如一日,吃得苦、扛得压,比谁都多。
![]()
如果有人曾因她振奋、流泪、欢呼,那么请别因一次“外貌变化”就全盘否定。
有网友感慨:“哪怕她不再打球、不再训练、不再上场,她依旧是那个最值得尊敬的‘郎导’。”
是啊,她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球场。
![]()
写在最后:
郎平能靠汗水和坚持撑起半个排球时代,这本身就是传奇。
![]()
有人说她变了,但她骨子里那个倔强、不服输、为热爱拼命的郎平,从没丢。
“真正的强者,不怕被误解,只怕被遗忘。”
![]()
这个时代,也许越来越少人记得她当年扣球时的样子,但请别忘了——
她,是中国排球的丰碑,是几代人青春里的热血记忆。
![]()
即使岁月改变了她的容颜,也带不走那颗滚烫的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