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超过2560亿美元的稳定币如今锚定于美元。那么摩根大通的预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说实话,美元,美债,稳定币,代币化美债,之间的关系看似很复杂,但是其关系非常简单:我用一句话即可说明:美元是真正的货币,美债是美元的储值工具;稳定币是链上的美元,代币化美债是链上的美债。那么,摩根大通预测,代币化美债将取代稳定币的现金储备,这又是什么操作?
以USDC或USDT为例,这些稳定币发行商承诺每发行1枚稳定币,都有1美元等值资产作为支持。通常这些“储备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美债(如T-bills)+货币市场基金。其中,现金部分的比例通常在10%–20%之间,用于应对用户的快速赎回需求,其余大部分是短期美债,因为能提供利息收益。
所以,稳定币中最后这一部分的现金,也会被发行商用去购买链上的国债。
那你一定会疑惑为什么要将美债上链,将其代币化?仅仅是因为交易速度快?成本低?还可以大规模批发转零售?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链上也是可以加杠杆的。而且,还可以形成“链下+链上双重加杠杆的嵌套式再抵押机制”。那么,怎么玩儿这个加杠杆游戏?
我来做一个方案:首先是链下部分(现实金融系统):比如我持有100亿美元美债,进行回购融资,借出80亿美元→拿80亿美元再买入美债,再repo,循环放大→把其中一部分美债质押给第三方SPV或ETF,发行“等额份额”或“受益凭证”。
其次是链上部分(即RWA 生态):我把这个SPV将所持的“有价证券权益”(如ETF份额、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在链上作为抵押资产,使用用户或协议再将其质押借出稳定币→再用借来的稳定币投入到结构化收益平台(如Pendle、Gearbox等)→ 链上再放杠杆。一般而言,美债在链下体系可以循环5-10层的抵押,而在链上,我可以再来一遍(理论上)。
这种“竭泽而渔”,不留余地,不要命的加杠杆,带来的风险难以预料,更重要的是,链上体系一旦发生抛售,速度会非常快,而这种雪崩也会迅速传导到链下,形成一个完美的共振。
最后,美国深度拥抱的是链上世界吗?不,它拥抱的是还可以加的上去杠杆的区域,并且通过链上与链下的结构设计,最大限度的将美元美债风险进行分散,而未来承担这些风险的将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私营企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美国政府不会为这些机构进行任何信用背书。所以说,美国玩金融真是没有底线,肆无忌惮,崩坏掉是早晚的事儿,拭目以待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