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是“ 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旨在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母乳喂养,提升母乳喂养水平,维护母婴权益,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
为帮助孕产家庭掌握科学哺乳知识,提升母乳喂养技能,共同营造关爱母婴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8月2日,梧州市妇幼保健院举办了母乳喂养周特别活动。
1
健康微课堂
产后保健科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图文展示和现场示范,系统讲解了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指导准父母进行哺乳姿势实操;同时以通俗语言和形象图示,详细解析了产后形体恢复、盆底肌修复及心理调适等保健要点;产科专家还重点讲解了"艾梅乙"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包括单阳家庭防护、母婴阻断指导、感染孕产妇配偶或性伴检测等内容,为准父母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孕期健康指导。
![]()
![]()
2
手工艾叶锤
孕产家庭齐聚一堂制作传统艾草养生锤,通过挑选艾叶、缠绕棉线等工序,将孕期期待融入手作。这份充满温度的礼物既能为新生儿安睡助力,也可用于产后调理。
![]()
![]()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知识有奖问答环节,通过趣味问答形式将专业育儿知识巧妙融入其中。准父母们热情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收获了实用育儿干货,又赢得了精美母婴礼品,实现了知识储备与物质奖励的双重收获。
![]()
![]()
母乳,是生命之初最珍贵的自然馈赠,每一位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都在用爱与坚守为孩子奠定健康基石。让我们携手同行,让这份"生命之源"的礼物滋养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
妇幼健康科普
1
母乳喂养的好处
对婴儿
★营养全面:母乳含有婴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及矿物质,且比例动态适配婴儿需求。
★免疫保护:母乳富含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活性物质,可降低婴儿感染风险。
★大脑发育:母乳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对婴儿神经发育至关重要,长期来看可能提升认知能力。
对母亲
★身体恢复: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风险,同时帮助消耗孕期储存脂肪,降低乳腺癌、卵巢癌风险。
★情感联结:哺乳时的肌肤接触和眼神交流能释放催产素,增强母婴依恋,缓解产后焦虑。
2
母乳喂养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 (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倡议,宝宝出生后最初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应持续至宝宝2岁或2岁以上。同时自宝宝6月龄开始,及时、充分、安全、适当地添加辅助食品。
★宝宝在出生后最初6个月chun,不添加其他食物或水(除非有医学指征)。
★尽早、尽可能频繁喂养,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宝宝想吃,随时进行母乳喂养。
★出生后即刻进行不间断的母婴皮肤接触,并在出生后第一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3
哺乳时抱婴儿的三个要点
★孩子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
★孩子的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母亲抱着孩子贴近自己,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
4
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
★用手拖住乳房,避开乳晕部分。
★用乳头触碰婴儿嘴唇,使其张大嘴巴。
★拉近婴儿,让其含住乳头及乳晕。
★给婴儿提供良好支撑,维持含接。
七大要点
★嘴张大
★下唇外翻
★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
★面颊鼓起呈圆形
★婴儿口腔上方可见更多的乳晕
★婴儿慢而深的吸吮
★能看或听到吞咽
5
乳房肿胀怎么办?
★建立信心:尽量减少疼痛和焦虑,帮助母亲对孩子有美好的想法和感情给母亲以实际的帮助。
★刺激射乳反射:可以喝一些热的饮料(如牛奶、汤类),不要喝咖啡和浓茶。
★配合适当的按摩:冷敷乳房,刺激乳头,按摩乳房;用手指轻轻拉动或揉搓乳头;轻柔按摩或拍打乳房;用指尖从乳房上方向乳头处轻轻叩打或用梳子梳理。
本期科普专家
廖群英
主任医师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科主任,WAFF孕产运动康复师,三级公共营养师。
擅长围产保健、高危孕产妇管理及各种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处理,尤其在围产营养、孕产运动康复、优生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产后康复技术等方面有独特见解。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为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驾护航!
文字:陈焕莹
图片:产科门诊
编辑:陈梦霞
审核:廖群英、韦晓燕
终审:梁涛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