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背后,是八仙各自精彩的传奇故事。八仙传说虽初见于晋唐,但其完整雏形形成于明代吴元泰的《东游记》。因多数传说与唐朝相关,作为中原文化中心的唐代长安城周边,便成了八仙原型的主要出处。而昔日秦地小县正宁,就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有着深厚渊源。
![]()
正宁:张果老的故乡印记
在正宁县,多处地方都留下了张果老的传说印记。湫头镇王郎坡村的八个起伏小山头,被当地群众称为 “八仙疙瘩”,相传是当年八仙聚会之地;西坡乡的碾盘山,则传为张果老的葬身之处。明代左都御史景清在《题真宁县境》一诗中 “果老升仙遗墓存,蒙恬赐死故城荒” 的诗句,更印证了这里与张果老的关联。
《庆阳府志》和《正宁县志》均明确记载:“张果老墓在县(罗川)东七十里。”“县东有洞,相传果老隐居炼丹处,故有墓在焉。” 历代文人也留下了不少题咏,明代正宁儒学教谕强晟曾赋诗曰:“物外神仙竟有无,争传此地是遗墟。春回野烧寒芜绿,人静空山片月孤。浪说飞腾人化鹤,宁传虚幻纸为驴。三山弱水治何处,尘海茫茫不可呼。” 清代正宁知县折遇兰亦有《过张果老墓》传世。
![]()
正宁县西坡乡碾盘山张果老墓
张果老:传奇人生里的 “反套路”
张果老本名张果,因年岁久远被尊称为 “张果老”,原是正宁县罗川人。他最鲜明的形象便是倒骑毛驴、背负道情筒云游四方,以宣唱道情劝化世人。而他的年龄更是个谜,自称是帝尧时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岁,堪称长寿之星。
对皇权的 “不感冒”
唐朝时,武则天曾征召张果老,他却装死避而不见。后来唐玄宗请他到长安当官,甚至想将妹妹玉真公主嫁给他,张果老更是不给面子,唱道:“娶妇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唱完大笑,掏出纸驴吹气成形,倒骑而去。无奈之下,唐玄宗下诏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正三品官),赐号通玄先生,并为他修建了栖霞观。
![]()
神奇的 “返老还童” 术
唐玄宗召见张果老时,见他老态龙钟,便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 张果老答:“衰朽之岁,无术可依,若拔去疏发残齿,或可新生。” 说罢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见状害怕,忙让人扶他休息。片刻后张果老返回,竟容颜一新、青鬓皓齿。当时达官贵人纷纷求返老还童秘诀,均被他拒绝。
识得千年仙鹿
一次,唐玄宗打猎捕获一头异鹿,厨师正要宰杀,被张果老阻止:“这是仙鹿,已一千多岁。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他捕获后放生了。” 玄宗质疑,张果老称武帝放生时在鹿左角下用铜牌做了标记。查验之下,果然有二吋铜牌,字迹虽模糊但确有其物。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年份及距今时长,张果老答距今 852 年,经核对分毫不差。
纸驴的前世今生
张果老最著名的法宝便是纸驴。骑用时是一头毛驴,不吃不喝能日行万里;不用时则变回纸驴,可折叠装进口袋。
传说张果老最初骑的是真毛驴。一次他骑驴传经寻仙,被罗川华山西面的古寺院吸引,便在隔涧山坡的石洞里住下,天天去寺院蹭斋饭。小和尚厌烦,趁他吃饭时杀了毛驴。张果老见驴皮,并未发怒,只是笑笑,拍着驴皮说 “起来”,驴皮便化作活驴。他倒骑毛驴到涧溪边,伸竹板搭成木桥,过了桥。回到石洞后,他把驴皮剁成小块撒向子午岭,竟变成了漫山遍野的树林。之后他用纸画驴骑行,这纸驴比真驴更得心应手。
成仙:一场偶然的 “仙桃缘”
张果老成仙实属偶然。成仙前他只是个农民,靠打柴种地为生。一次在山头打柴时,见山神庙前有两位老者下棋,便上前围观。这两位老者实为南极仙翁和北极仙翁,他们好意给张果老和他拉柴的毛驴各吃了半个仙桃。正是这仙桃,让张果老和毛驴一同成了仙,而他后来骑的纸驴,其实也是原来那头真驴的化身。
正宁因张果老的传说而更添神秘色彩,张果老的故事也因正宁的印记而更显生动。这段跨越千年的仙缘,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吸引着人们探寻其中的奥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