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玉米正经历大旱加高温"双杀",品种生死战提前打响。未来几天,郑州最高温37℃到40℃,玉米地像架在火上烤。眼下夏玉米正处拔节到小喇叭口期,最忌高温少雨。
![]()
持续高温让玉米生育期缩短,光合作用减三成,雄雌穗分化受打击。
全省"多如牛毛"的种业公司,7月全在开观摩会、抢订单。
可卖的是夏玉米种子,4月就播种观摩,算哪门子正经考验?8月前的观摩会全是虚的,高温大旱下田间表现才是真"考官"。
![]()
太阳底下无新事,黄淮海玉米品种"大换血"早有先例。2015年锈病一闹,多少品种销量直接腰斩?
2021年青枯加锈病,又逼退一批"虚胖"品种。
2017年某"带4"密植小棒品种火得很,2021年直接"栽"在高温里。跟风种密植小棒的弊端,几个人真正看透?
![]()
密植小棒品种根浅秆矮,高温一晒根够不着水,棒子小得可怜。
审定19叶20叶的中晚熟品种,10月上旬能正常收的没几个。又晚熟又矮秆,根浅必然早衰,不密植就减产,密植根更浅。
都是庄稼人,你说种"武大郎"品种,能比"武松"品种扛灾?美国玉米14叶"矮早密",咱搞"矮晚密",这不是瞎学吗?育种人推"热源"品种当卖点,真能补根浅的窟窿?
![]()
北京农科院说热源玉米本身有结实缺陷,授粉不良、畸形穗常见。
美系基因加"热源",高感茎腐病,这不是"雪上加霜"?黄淮海育种得沉住气,多融合基因才是正道。像"郑单958"这种老品种,抗灾性比好多"改美系"强多了。
要是品种能减到16叶17叶,矮秆"矮早密"才符合科学。
![]()
某科研团队新育16叶品种,授粉后穗下5叶还绿着,根壮得很。要是减不了叶,秆子就得像"武松"——高而不倒,根扎得深。
中国农大专家说,植株高、冠层好,能"向天空要产量",也能"向土里要肥水"。密植大棒单穗能多收30%,抗旱抗倒还抗病,这才是真本事。
老李家分两半地,密植穗子巴掌大,稀植的还能攥出浆。专家测过,密植七千株比稀植四千五,少扛五天旱。
![]()
中午看叶子,稀植的硬朗着,密植的早打蔫了。
种地别光图密,该稀就得稀,稳当比啥都强。高温干旱是面镜子,照出品种真本事,也照出选种老问题。记住俩理儿:同叶数,株高根壮;同株高,叶少根稳。
你家玉米是密植还是稀植?眼下扛不扛得住高温?
来评论区说说,给老乡们提个醒。想知道咋选抗灾品种?关注咱们,下回唠选种干货。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种植建议咨询当地农技部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