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多重背景,自2008年攻读心理学,多年的学习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擅长于各类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对于治疗惊恐发作及焦虑抑郁经验丰富。
![]()
各位宝爸宝妈们!今天咱来聊聊孩子叛逆不学习该咋开导。
有个17岁的娃叫航航,他把书包“哐当”一声甩在客厅,扯着嗓子吼:“你们永远觉得我考不上重点高中!”他妈妈听了,手都把衣角攥紧了,想起三年前这孩子还捧着奥数奖杯呢。叛逆期就像突然来的一场大暴雨,把咱当家长精心准备的伞全给淋透啦!
心理学家发现,12 - 18岁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层每天都在搞“重建工程”。这就跟装修房子似的,屋里乱得一塌糊涂,这时候孩子就得反复试错,才能知道啥该干啥不该干。有个李女士,发现儿子连着三天躲被窝里写歌词,她没抢手机,反而问:“要妈妈给你录和声不?”嘿,三天后全家跟着节奏摇摆的视频,就成了打破僵局的钥匙,牛不牛!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三把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第一把钥匙叫“情绪翻译器”。有个张爸爸,女儿把成绩单撕了,他没骂女儿,而是蹲下来说:“妈妈看到你眼睛都抖了,是怕让我们失望不?”这“情绪翻译”比唠唠叨叨说教管用十倍呢!第二把钥匙是“认知蹦床”。有个王老师,碰到父子俩陷入比较的漩涡,儿子反问:“你总说我不如隔壁小雨,那她会陪你通宵做手工模型吗?”就这么一句话,让父子俩又能好好说话了。第三把钥匙是“未来望远镜”。陈妈妈带孩子参观建筑工地,指着安全帽上的反光条说:“你看,每个闪光点都不一样,但都能照亮工地。”这种实在的引导可比干巴巴的说教强多了。
赵家父子每周三晚上开家庭会议,用乐高积木拼出“本周目标”。儿子把代表“主动写作业”的积木推倒了,他爸没责怪,指着旁边歪歪扭扭的“游戏时间”积木说:“看来咱得重新设计设计啦。”
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说:“教育是帮助花儿找到自己的季节。”孩子把书本摔桌上时,咱不妨蹲下来看看,是缺啥少啥了。那个砸玻璃的少年,说不定是在告诉你,他得换个新地方装梦想啦。
这会儿,航航书包里掉出个素描本,上面画着全家在星空下的影子。他妈妈轻轻把本子上的褶子抚平,想起咨询师说的:“叛逆不是洪水,是孩子在教我们咋建防洪堤。”
所以各位家长,孩子叛逆不可怕,咱一起想办法搞定它,咋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