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周五好!
十年前,潇洒姐的成长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出版。
前几天,这本书迎来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收到《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畅销40万册纪念杯
图三为手持鲜花中国成长励志书头部作家”
![]()
![]()
![]()
很多读者一同庆贺,并分享道,当年正是因为这本书认识了潇洒姐和趁早,更因为这本书给予了自己巨大的勇气和力量,改变了人生。
“时间看得见”这件事,再一次在时间中佐证。
而正如潇洒姐在昨天的微博中所说,在时间里把事做成,不止要有改变的闪念,更要靠“心力”:
“把苦捱过,把事办成,不只靠想得明白,更靠心力深厚。
心力是体力、精力和信念的三者合一。体力来自运动习惯,精力来自于睡眠作息,信念来自于思维框架和价值观。这三个互为支撑,都做到位,活出来最轻爽的秩序,事情自然也就容易想得明白。
反过来,不锻造体力,不注重作息,心力就失去了基本组成。没有体力精力支持更深思索,方向摇摆,朝秦暮楚,形成内耗,心力只能走向更弱。
在想明白之前,加强运动睡眠,就是给心力打底,运动睡眠可以改命。 ”
对于每个想在时间中有所收获的人来说,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养好“心力”;
无论你想要在时间中达成什么,每个人起码能做的一件事情,也是锻造“心力”。
尤其对于创业者来说,要面临公司或业务漫长的蛰伏与无数次生死一线的时刻,更需要强大的心力去支撑。
可以说,只有心力深厚,才能让企业与个人成长中的神奇时刻——幂次法则和黑天鹅事件都逐一发生在你的生命里。
在《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书中,潇洒姐在创业七年之后将过往层层梳理,书写成文,其中一篇就是《幂次法则与黑天鹅事件》,不仅对创业者甚有启迪,也适用于个人成长。
今天的潇洒专栏,邀请大家一起再来重温——
《创业七年 幂次法则与黑天鹅事件》
王潇
浅薄的人才会相信运气和境遇,强者只相信因果。
“人生中的幂次法则:幂次法则不只对投资者很重要,它对每个人也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投资者。一个创业者只要花时间打理一个初创企业,就是在做重要投资。因此每个创业者必须思考他的公司以后是否会成功、会有价值。
同样,每个人都是一个投资者。你之所以选择一份职业,是因为你相信自己选择的工作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会变得很有价值。你不只拥有自己生命的代理权,还拥有这世界上某个重要角落里的代理权。而这一切都要从抵制不公平的概率主宰开始,因为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你应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你擅长的事情上,而且在这之前要先仔细想一想未来这件事情是否会变得很有价值。”
这是PayPal创始人在《从0到1》中写下的一段话。
这本书在2015年很红,在创投圈几乎人手一本,书里数次提及了幂次法则(Power Law),令我非常好奇。从幂次法则展开阅读,对照自己的人生案例进行理解,我获得了极大的启迪。
幂次法则般的成长是每个企业与个人最大的美梦。虽然这是一个艰深的数学甚至是物理学及社会学名词,我依然认为非常需要掰开揉碎从零普及——尤其是,如果一个人渴望实现梦想,渴望找到世俗成功的阶梯,他真的需要预先懂得这个原理。
下面,我试试用我能理解的白话来描述这个原理。
首先,幂次法则与黑天鹅事件一起,解释了许多人类社会的分布与事件。通常,咱们都觉得,凡事都是正态分布的。正态分布又叫高斯分布,是高中函数的一个基本概念,当然后来很多人估计都忘光了。
正态分布长这样:
![]()
我们通常会觉得,在人群中,无论按照哪种情况来统计,都是中间的人最多,极端的两头最少。比如中等胖瘦的人占大多数,特胖的和特瘦的都少,这个很好理解。正态分布描述的就是一个大多数的世界。
然而,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是呈现幂次法则分布的。
幂次法则分布长这样:
![]()
一个耳熟能详对幂次法则的描述就是80/20法则,即“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在一件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之中,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比如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价值,80%的收入来自20%的商品,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等等。幂次法则真正勾勒出,不平等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属性。
显然,我们如果都是函数表里的一个随机变量,这个随机变量肯定都希望干那20%的事,成为那20%的人。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得知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成为Power Law表中最汹涌的那一小撮变量。
根据《黑天鹅》中的分析,这样的随机变量需要有两个重要特点:
1 Scalable可扩展。我理解是病毒式放大,可做乘法。
2 Self-reinforcing自我强化。我理解是正向循环,马太效应。
这里撇开世界大事,只谈个人发展,如果把幂次法则放到生活里,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你用一小时做了一件事,通常这件事做完以后的影响和效用都非常短暂,做完即止。比如吃饭、唱K、逛淘宝、玩游戏、看韩剧、打扫房间这些事,只能高兴满意一小时,但是属于不重要不紧急,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坏,影响无法深远,更无法在未来生长出更多成果。
如果你读书、学习、锻炼、专注兴趣,用一小时勤恳地做一件长线工作,那么这类事情的影响和效用需要通过长期累积才能显现,属于重要但不紧急。我认为这类事情真的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属于幂次法则的土壤,负责给出足够的酝酿和蛰伏期,只有它们能为黑天鹅事件的时间点提供发生条件。
所谓黑天鹅事件,是指具备了以下三个特征的事件:
1 不可预测,具有意外性。
2 造成极大影响。
3 事后回头看,觉得其发生符合逻辑。
“黑天鹅事件”这个概念通常用来描述数次国际性经济危机的源头事件。但我觉得,朴素人生中也可以充满黑天鹅事件。
如果你是学生,偶然看到一个专业的招生简章;如果你是剪辑爱好者,用一小时制作发布了一个病毒式视频;如果你是个演员,用一小时见到了决定你命运的导演——那么这一小时的效能和对你人生的影响力,很可能会完胜任何其他人生时刻。你未来的推演将起始于这一小时,这一小时内你的正向成果将会被无数次地提及、使用和放大,直至改写你后面的整个人生。在过去,我们可能称之为“Big Day”,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Big Day”这词不足以形容这种放大,在《黑天鹅》里面,它被称作“Black Swan Event”。
因为移动互联网,幂次法则在这个时代得以空前来临。但就人生中的黑天鹅事件而言,我认为我在自己身上验证了它。我的黑天鹅事件时间点非常明确,发生在2008年11月3日,我的三十岁生日到来那一天。
但那一天的我对此毫无察觉。我大概还记得好像是午后想着自己的新年龄,竟然还在床上无所事事地躺了一会儿,然后打算起来泡一壶红茶,在向茶壶里汩汩倒着开水时,看着蒸汽升腾,我获得了一个闪念。在这一章的开篇,我把这种时刻统称为决定性瞬间。但在这里,可以说若干瞬间中的最初的那个,就是黑天鹅事件的诞生时刻。
于是我坐到电脑前开始打字,一条一条写出我从生活中习得的教训集锦,用了一小时,不间断地打了三十多条,最后把整篇教训集锦命名为《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然后在当时流行的在线聊天软件MSN上,随手发给了两个比较亲近的人。
之后,幂次法则开始了。在2008到现在的七年间,这篇教训集锦被连绵不绝地疯转在各BBS上,各Blog上,各公司转发的邮件里,各短微博,各长微博,各微信朋友圈,各公众号,冠以各种各样断章取义的惊悚名字,比如《美女CEO说,不要太高傲,大家都是出来卖的》。我知道的是,在我认识的人里,所有人都在不同渠道看到过。
在教训集锦被疯转的第二年,有出版社建议我写书,把教训前面的故事写下来。2009年底,我写完了第一本书,书名争执不下,最后很不情愿地定为我觉得十分恶俗的《女人明白要趁早》。这是“趁早”第一次出现。整个书名里,我真正喜欢的是“趁早”两个字。
然后,《女人明白要趁早》就成了畅销书,上个月我在香港转机,还看见这本书在PAGE ONE书店的畅销榜上位列第四,已经畅销了六年。既然成了畅销书作者,出版社必然劝我继续写,于是后面又出版了第二、三、四本书。现在正写的这本,是第五本了。
在《女人明白要趁早》出版后的第一年,我还在继续开小公关公司。但第二年,我就开始设计制作现在“趁早”品牌的核心产品效率手册,开始涉足文创行业。
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天赋、原生家庭、生存、兴趣、环境、资源,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性地影响一个人做出那一刻的选择?
如今我在想,“趁早”的由来,可以作为答案的一种可能。
2011年底,我决定印制一批效率手册给客户做新年礼物。我是效率手册的重度用户,从来都认为效率手册是个平凡但实用的小工具,既可以承载思想,开发成本又低廉——团队有设计和印刷监督人员。于是效率手册的制作进入流程,一切按部就班推进,与其他的制作型项目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在这个项目里,没有来自客户的意见和制约,一切是我与团队在做选择和决定,效率手册里出现的每一个排版每一处设计,都可以是肆意而主观的——这对于乙方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奖赏。
在决定制作数量时,有人建议制作3000本,其中500本当作赠送礼物,其余在淘宝卖掉。虽然那时我从未有电商基础,但还是采纳了这个建议。之后公司在淘宝开了一个店,起名为“趁早小店”,没有装修,全无经验,但还是在2011年11月,开通半个月后,卖光了所有效率手册。
上架开通的前几个小时我记忆深刻,兼当客服的姑娘紧张得不知所措,我到她的电脑前一看,卖家旺旺正在疯狂闪动,眼见窗口迅速形成了密集层叠。我被那景象震惊了,或者说愚蠢的我曾低估了电商的力量。
第一年的“趁早小店”是蒙的,客服、包装、快递,团队全是外行,办公室杂乱无章,大家却因为新鲜感和战斗状态而激动。一切都突如其来,一切都在实战中摸索。
这使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过的那本科普读物《世界是平的》,当时合上书我只读懂了一个命题——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如果再不凭借互联网作为平台和工具做事,就太晚了。“趁早小店”的开通,让我一下子真正懂了这个命题,这命题说的,正是幂次法则。
到了2012年,所有的2011效率手册反馈渐渐回来,当收到上千个关于2013效率手册的询问时,我意识到在这一条路上要继续向前了。
几年间,除了效率手册,小店里的产品线逐渐添加,但添加得非常缓慢和主观。像最初的效率手册一样,小店里只有平凡而实用的工具。概念也只有一个,Shape Your Life,一切都关于更丰富、更美好、更强大的自己。
当“趁早小店”里的产品超过几十万人购买的时候,拥挤的库房早已不是几年前的样子,市场、服务、产品质量也不再是一个我和团队闲暇时的游戏。2013年,“趁早小店”重新规范了包装、物流、客服,既然这个行业选择了我们,既然已经有了那么多认同和支持的人,“趁早小店”决心走上正规化道路。
从一个行业转战到另一个行业,这条道路并不好走,现在可以轻描淡写叙述的一切,实际过程从未省心。在2013年,我曾为此写过一段文字记录:
当初,我委托财务姑娘用我的身份证在淘宝开了个店,然后用这个店,把送客户剩下的3000本新年效率手册卖掉了。覆盖了制作成本还有盈余,我觉得自己决策挺英明。
当时女友塔塔挤对我:“以为多高端大气呢,原来就是一个淘宝店主呦!”我听了以后有点儿羞愧,心想可不是吗?淘宝是个大集市,我也挤在里面吆喝,弄点儿货然后卖掉,卖完了数数钱,Low,太Low,我怎么把自己活成这样了呢?
而且就卖光的3000本手册来说,也卖得稀里糊涂。我们是个公关团队,却不得不因为我的决策临时抽调人力包装发货写单子,杀鸡用牛刀。在整个过程里最令人费解的地方在于,明明看上去是初级简单劳动,但我们却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做不好。凡事不预则废,之前头脑简单心血来潮,只好自己扎扎实实品尝每一个苦果。
我们做公关活动,向来以专业自诩,强调流程明确体系清晰。所以一轮下来所有参与者都心里不舒服,说白了还是不服。人总是去尊重和挑战自己搞不定的东西,淘宝原来不是弄点儿货然后卖掉那么简单。我们决定调整态度,从零开始,当成一个项目来研究。于是整个团队坐下来,复盘。
复盘意味着审视和检讨每一个工序,充分讨论,把一切纳入体系,再一一决策。所有职能人员被重新对应分工:项目经理梳理项目计划,人力资源搭建组织架构图,设计师重设产品VI,美工规范网页结构,物料监督采购与生产。还有核定出之前缺失的客服、仓储和物流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量。
在这之前我们没当真,在这之后我们决定当真起来试试。就算是一个团队游戏,也可以有两种玩法——用心与敷衍,专业与业余。游戏与项目从来也没有本质的不同,都可以通过重新输入和校正,去观察输出的差异。
当然,我们也复盘了初始产品脱销的原因。有些商业事件天然靠谱,是因为它有意无意地符合了规律。我们的公关团队离电商再远,却自带三个决定性的优良基因,第一个是原创设计,第二个是项目管理,第三个是执行到位。品牌策划、视觉设计、进度管理、生产制作、物流运筹、客服话术……所有我们的本行和交叉学科,所有缴过的学费积累的经验都融汇到了一起,在这个初次试水的领域里,莫名其妙串起了点滴。也许,是浪潮选中了我们。
复盘重启之后,我们惊讶地意识到电商大门后是一片广袤,一旦推开要面对无数未知的纵深。我自己也不得不再次开始了“每天专注三小时”的生活,恶补电商知识。到这个阶段,看任何书都不如看工具书能够直接解决技术面问题,尤其学费交多之后工具书已能看出故事书的感觉,一样提纲挈领开枝散叶,一个条目向下向外延伸和前尘往事配合着读,都能读出微微一笑或者潸然泪下的情怀。而每天的恶补,又让我唤醒了一个记忆,这不是具体的模式、平台和产品线,这是当年的创业精神,是读到实战干货时重燃的青春期斗志。
浪潮当前,从来没有绝对的红海蓝海,小船业已出发,懂得驾驶会好风凭借力,惘然无知会被分分钟淹没。环境既定,最大的成本耗费和危险,永远来自决策。而迟疑和逃避决策,也是一种决策,因为浪潮会裹挟着你前进。
无论凭借什么样的平台,找寻方向,探求本质,为未来而战是人类的精神,这精神从未Low过。理解到这层,我终于挺起胸——也许最高端大气的莫过于游戏和游弋于指向未来的浪潮,我是一个淘宝店主,同时还可以是一个自有品牌B2C电商的创始人。
此文写于2012年,现在读很羞愧,井底之蛙,卖了区区3000个本子,我竟然好意思称“是浪潮选中了我们”。2015年上半年,我们销售了超过30万本效率手册,也没敢再觉得自己是浪潮选中的人。不过现在回看,我真不愧为励志大姐,卖了3000个本子这等小事儿,也能把自己写得热血沸腾的。
随着畅销书的传播,我的读者越来越多。2013年5月,出版社为我在上海做了一次读者见面会。会上我见到一个读者,瘦小白皙,她站起来手握麦克风,还没张口就哭出来了。她告诉我和现场所有人,三年前,在她怀孕时,先生被诊断出严重的抑郁症,家庭随时跌入贫困,面临解体。她是如何在过去三年中反复地阅读我的书,用一己之力做出人生选择,舍弃收入无法突破的白领工作,用开网店来维持家庭。她说她今天站到我面前,是要告诉我,现在三年过去了,她的店已达金冠,在同类中排名第二,营业额近亿元!近亿元啊,我和大家都呆了!
当她讲完她的故事,我和在场所有人基本都哭了。因为我的书,我被很多人当成了榜样,但我始终觉得我的人生要务是开好自己的公关公司。因为自己知道,我有很多人性的弱点,所以不愿意持续公开暴露自己的蠢,也怕为别人负责。但上海读者会上的姑娘让我相信,纵然有弱点,但如果一个小优点被传播和分享出去,有多大的力量。因为她,和更多我没有见过面的她们,我愿意做一个励志大姐。我是一个励志大姐,从那天起,我开始认同了自己的另一个名字:潇洒姐。这原本是第一本书中我为第一人称的主人公“我”起的名字,但我意识到,潇洒姐这个角色代表的是一种生存意志,是一种双脚站立在世界上的精神。
2013年6月,从上海回来,我注册了“趁早”。那天上海姑娘的故事,是我决定做“趁早”的决定性瞬间,我接受了我的使命。
2013年8月18日,在天津的海河边,我又做了一个决定,全面暂停公关公司业务,全体团队转型做“趁早”。两年间,我又学到了一些道理:有些事是不能慢的,要杀伐决断,立即行动;有些事是不能快的,要沉静谦卑,酝酿等待。往前走,得失取舍,时间看得见。
做完决定两年后,2015年8月10日,“趁早”完成2000万元首轮融资。从2008年11月3日下午的一篇教训集锦出发,幂次法则一直在发挥作用,“趁早”的前传告一段落,我和团队走上新征程,一切刚刚开始。
究竟是“天赋、原生家庭、生存、兴趣、环境、资源”中哪些因素导致我和我的团队承担了“趁早”的使命,已经很难说清。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展、演化、蝴蝶效应、黑天鹅事件、无心插柳、水到渠成,朝前走,终有一天串起了点滴。
人生关键处只有几步:生活只是少数黑天鹅事件影响的累积结果。
点击预约潇洒姐8月直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