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至8月,东海进入禁渔期。对于温岭石塘的渔民来说,这既是休整的时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岸上时光”。温岭作为沿海城市,有大批祖辈以海为生的渔家人,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纷纷收回远航的疲惫,修整渔船、补织渔网,为下一季的丰收积蓄力量。
江再明是温岭石塘镇的一名船老大,那艘440吨的钢制渔船是全家人吃饭的“饭碗”。这船跟了他快十年,船身早已锈迹斑斑,船底钢板锈得能抠下渣,去年光补漏就花了3万多元。眼下禁渔期到了,本该是修船备汛的好时候,可江再明却发愁。“十年前出一趟海能拉回四五十吨带鱼,现在能捞个七八吨就不错了,柴油从每吨3800元涨到快8000元,人工费翻了两番,去年雇十个伙计要18万元,今年没25万元没人跟你出海”,他指着船舱里渗水的冰鲜舱,“光是补这个舱,焊工一天500元,钢板一平方米200元,没个五六万下不来。”远处新造的渔船正往水里开,他踢了踢甲板上翘起的铁皮,“这船不修不行啊,去年就因为冷藏舱漏气,一船鱼臭了两成,少说亏了4万元。”
可钱从哪来?
这天,建设银行温岭松门支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来到石塘镇捕屿村进行金融安全宣传活动,主动了解当地渔民的情况,当他们听江再明说起困境,便告知他的渔船就是资产,可以申请“渔船贷”。原来,建设银行针对农林牧渔业的“裕农贷”产品中,专门设计了以渔船为抵押的贷款,渔民可以用自己的渔船作为抵押,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在松门支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高效的协调下,评估、审批、抵押登记……流程简单便捷,短短几天,江再明那艘估值220万元的渔船便成功获批98万元贷款。
“没想到我这艘老船都开了这么久了,也能贷近100万元!”江再明摸着刚补好的船板说,“修船的钱有了,还能升级设备,开渔后更有底气了!”
“渔船贷”是建设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也是以金融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它利用不会消失的固定资产,为渔民提供关键资金支持,助力渔区经济焕发新活力。
建行将继续深耕“三农”领域,用专业金融服务为更多像江再明这样的渔民保驾护航。文/王钰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