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改变教育,教育推动发展。在这里,我们对话院校管理者、学校教师,探寻教育背后的思考,与您分享教学管理经验和实践案例。这是麦可思研究2025年教评专栏的第3篇文章,来自武汉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主任马光菊及副主任游巧洋的分享——
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武汉学院搭建起了数智赋能的“12345”督导工作体系,通过督导主体多元化、督导形式多元化、反馈形式多元化的实施路径,形成了“精准监测-深度分析-实时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
教学督导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时代,督导工作该如何开展?可以有哪些创新与实践?麦可思研究特邀武汉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主任马光菊及副主任游巧洋为我们进行分享。
搭建“12345”督导工作体系
推动向数智赋能督导范式的转型
在“AI+”数智化转型背景下,武汉学院搭建起了数智赋能的“12345”督导工作体系,以数字技术驱动,优化督导工作,提升督导效能,从而推动传统督导模式向数智赋能督导范式的转型。
“12345”即——
一中心为核心: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
双平台驱动:依托“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智慧教学督导平台”双平台数智赋能;
三全监控闭环: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链条覆盖”的立体化质量监控网络,开展“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PDCA循环的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全过程、多主体、多元化”的教学质量保障新格局;
四维保障支撑:依托“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文化保障”,构建起全员共建、协同联动、数智赋能的质量保障体系;
五自文化培育:通过常态化开展“明师为先,明生为重,明校为志”主题优秀典型宣传以及举办“教学质量月”活动,以“磨、赛、评、比、督、导、推”多维举措夯实质量根基,推动形成全员关注质量、提升质量的良好氛围,培育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
其中,双平台的数智化驱动是武汉学院推动督导工作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赋能范式转型的核心抓手。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涵盖听课评课、评教评学、满意度调查及教学分析等多项功能,可生成专项分析报告,督导组经过再分析发现问题,为学校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驱动教学持续改进。智慧教学督导平台具有线上巡课、AI分析课堂数据、智能预警异常课堂指标等功能,督导组可同步跟踪听课,并及时反馈改进,形成“监控—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质量持续改进闭环。
学校依托双平台实现了教学质量数据的系统分析与多渠道反馈,不仅为构建数智督导体系提供了核心支撑,更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效能,数智赋能督教、督学、督管、督管。
武汉学院为推动督导工作从“单一监控”向“成长支持”深层转型,建立“全员覆盖、分类聚焦”的听课机制,每学期采取“不提前通知、不定时听课”的方式实现听课全覆盖,重点聚焦新进青年教师、前期教学效果欠佳的教师课堂,开展跟踪听课与教学诊断。
针对不同的教师,督导组会进行差异化指导,如对新进教师,督导会从教态、板书、教学内容熟悉度等基础维度进行辅导;对经验丰富的教师,则侧重课堂设计、互动环节、学生中心理念落实等更高层次的教学能力提升。针对新进教师及课堂教学效果欠佳者,学校同步建立帮扶机制。各督导小组不仅深入课堂进行实时教学诊断,建立了课后常态化沟通渠道,还根据每位教师存在的薄弱环节(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此外,为严守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关,督导除了在每学期开展“三期三查”——期初、期中、期末的常规教学检查,还针对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课程考核专项等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通过现场反馈、跟踪整改落实,形成完整的质量闭环。
同时,学校构建了教师、部门、学院、学校等多渠道反馈机制,联动开展一师一优课、磨课、教学诊断、政策宣讲解读、优秀典型宣传、教学质量月等活动,以多方协同之力赋能师生成长。最终,学校通过“全面覆盖、靶向施策”,构建起“以督促教、以导提质”的教师发展生态,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成长的双向赋能。
数智赋能下的督导创新与实践
当前,ChatGPT、DeepSeek等AI大模型正在重塑数字化育人新范式,催生高等教育新形态。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武汉学院正积极探索AI技术赋能督导工作的新路径。
督导队伍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武汉学院不断夯实制度保障根基,在2024年对督导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同步出台了《武汉学院教学督导组织结构调整方案》,制定了《武汉学院专职教学督导考核细则》,并建立每月督导定期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在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明确督导人员需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职级,并创新采用“8+36”专业化配置模式。其中8名校级教学督导重点覆盖每个学院(部),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管理背景的校外专业教授及校内资深教师组成;36名院级教学督导则由各学院(部)推荐专职优秀教师担任,要求不兼任行政职务,确保督导工作的独立性与专业性,主要聚焦各专业及专业大类的教学环节质量把关。
同时,学校建立了“8+462”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实现了行政班级全覆盖,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周反馈。最终构建起“校级教学督导—院级教学督导—班级学生教学信息员”三层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架构。
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与“智慧教学督导平台”的协同驱动,以及数智督导的全新需求下,武汉学院要求督导队伍实现业务能力跟数字素养方面双提升。基于此,该校在常态化开展督导培训班,邀请校外专家做专题培训,并组织内部专题研讨,如针对课程考核命题、毕业论文质量等专题开展深入交流,剖析教学环节问题,研讨优化策略。
为适应学校数智化转型及平台智能化管理需求,学校还定期举办数智化专题培训,要求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全员参与。培训涵盖平台操作实务、教学数据分析等内容,以提升督导队伍的数字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推动督导队伍全面适应数据驱动的教学质量管理新范式。
“督导工作的核心在于‘导’,当下督导队伍更需强化发挥其‘导’的作用,需具备科学指导、精准施策的专业素养。因此在选聘督导时,学校优先选拔兼具丰富教学经验与教学管理能力的教师,逐步配优配强一支专业能力强,能适应数智化转型,有一定数字素养的督导队伍。”马光菊强调。
此外,武汉学院还出台了《教育教学数智化行动计划(2024-2027)实施方案》,全力推进AI赋能教育新生态构建,智能评估决策分析体系的全域覆盖,重塑督导的工作职能。
“以往,督导工作多以线下听课为主要形式,存在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随着智慧巡课等功能在全校教学场景的全面落地,督导职能实现了从‘单一教学检查’向‘师生发展赋能’的跨越式升级。借助AI技术,教学评价从经验判断升级为数据驱动,督导得以精准捕捉课堂动态、剖析教学痛点,为教师提供定制化改进方案,助力其教学能力进阶。”游巧洋提到。
这一转型将强化“导”的核心价值,更将督导工作的重心聚焦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推动督导职能与方式的深度变革,助力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在未来督导工作的规划方面,马光菊表示,武汉学院将继续在数智赋能背景下探索教学质量监控的创新路径,一方面通过AI技术应用提升督导效率与精准度,另一方面通过机制创新与文化培育强化质量保障的内生动力,力争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高质量教学保障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