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向真变了!最高法撑腰,烂尾楼业主终于能“解套”了!
7月7日,最高法判了一起烂尾楼业主胜诉案。
2021年12月,陆某在盐城A公司买了套118万的房,付首付43万,向B银行贷75万。
截至2024年3月,陆某已还贷19万。
但A公司未按约定时间交房。
![]()
逾期4个月后,陆某起诉A公司和B银行,法院判解除相关合同。
同时,A公司需返还首付、已还贷及利息,承担剩余贷款本息和1.18万违约金。
![]()
今年以来,陆续有烂尾楼业主胜诉的案例,大众信心倍增。
比如:珠海香洲区法院判决解除购房者的购房合同及贷款合同,要求开发商退还购房者130余万元购房款,并承担其剩余82万元房贷本息。
法院认定银行要求购房者归还未交付房屋的贷款“明显不合理加重责任”,违背《民法典》公平原则。
![]()
连云港赣榆区法院判决开发商退还购房者首付及已还贷款本息,并承担剩余贷款偿还责任,购房者无需继续还贷。
法院明确否定银行格式条款的效力,指出开发商作为资金实际使用方应承担终极责任。
烂尾楼的漫长博弈中,购房者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但是,判决不是终点。
在另一起烂尾楼业主官司中,业主虽然胜诉,但钱却未能拿到。
2018年,“珠海泰禾中央广场”业主闻珊,在中介推荐下买了房,后来因楼盘烂尾,起诉开发商和开户行,要求退房停贷。
最终,她赢了官司,法院判决开发商退购房款、已还房贷本金,还得承担未清的房贷本息。
按照判决,开发商需退还其130余万元,银行随即为她停贷。
但判决3年了,还没执行。
法院查控显示,开发商账户资金为零,子公司通过“独立法人”原则隔离债务,母公司资产无法追索。
![]()
闻珊回溯购房过程,才发现这个楼盘隐患重重:
当初,她看中楼盘的位置在珠海保税区,离澳门、港珠澳大桥近,价格比附近横琴新区低一半。
交通便利、房屋面积大、价格低,让当时很多港澳居民、海外华人和北方人趋之若鹜。
整个销售现场人头攒动,一片热火朝天。
当时,开发商打出“5万元团购费享折扣”的优惠,后来才发现,这个费用未计入房款,直接付给中介。
![]()
相当于每签约1人,中介赚5万,变相让业主承担营销成本。
楼盘位于保税区内,政府文件明令禁止居住,但开发商仍以公寓名义销售。
业主收房时才发现是办公用房,且夜间断电,无法生活。
签约当天办贷款不用收入证明,还被要求提前缴清维修基金、代办费等,等业主找过去,售楼中心空了,开发商也联系不上。
业主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大众苦烂尾楼久矣。
有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楼盘烂尾率约3.85%,面积2.31亿平方米,约230多万套。
很多家庭因此收不到房,钱房两空,日子很不好过。
有的人因此忍痛放弃首付和房子,有的只能被迫住进烂尾楼。
![]()
昆明“别样幸福城”业主需到1公里外挑水,用充电宝照明,每周只能给孩子洗一次澡。
济宁华仁尚府业主自筹50万元,解决水电问题。
西安易合坊67岁李竹娥每日爬13层楼,因腰部埋有钢钉行动艰难。
郑州豫森城,共涉及约2000户家庭、超5000人,在2014-2017年间购买了房屋,多为务工家庭、拆迁安置老人等底层群体。
开发商承诺2017年底交房,但从2018年开始,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烂尾。
不少业主因无处可去,只能入住烂尾楼。
无基础配套,门窗空洞,业主就自己垒砖砌石,夜间靠手电照明,用水从外面购买。
居民自建临时厨房,从工地挑水,开垦荒地种菜,降低生活成本。
张女士是一位单亲妈妈,不得不带着6岁的女儿住进烂尾楼。
![]()
晚上睡觉时,张大姐要在身边放一把水果刀,以防有人闯入。
业主们挂横幅、建维权群无果,被褥被扔污水、防盗门遭强拆,7年时间,累计50余位老人离世。
不过,2024年起,豫森城迎来重大转机:
2024年10月,响应国家“保交楼、稳民生”政策,中投宣布收购豫森城,承诺投入资金修复基础设施、优化设计,并协同政府保障业主权益。
有资料显示,2025年2月,该项目已启动电梯招标工作。
![]()
期待不久的将来,这个曾经陷入困境的烂尾楼项目将焕发新生。
![]()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08年起进入大涨价时代,众多开发商涌入,导致资本市场无序扩张。
开发商资金大多依赖银行贷款,资金链断裂成为房地产烂尾的主要原因,小规模开发商资金链更不稳定。
2021年,恒大、绿地和碧桂园剔除预收款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1%、82.8%和77%。
例如昆明“别样幸福城”,2012年开盘,2015年因开发商佳达利集团资金链断裂停工,其老板李存留被列入失信名单111次,限制高消费200多次。
还有北京“冠雅苑”小区,房屋主体完工却因开发商北京商建房地产开发公司违法加盖楼层,导致业主无法入住。
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除上海外一手房价格均下降,二手房市场跌幅扩大0.5个百分点。
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30家重点房企6月销售额同比大跌32%,上半年累计跌幅达23%。
![]()
值得注意的是,前100开发商销售额同比下降26%,虽环比增长15%,但远低于往年6月平均增幅。
如今,中国楼市进入了漫长而艰难的调整期。
过去依赖“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如今该模式难以为继,预售制也面临改革。
自2022年以来,全国超30个省市发布了推进现房销售试点的相关文件,2024年12月的住建会议将推行现房销售列为2025年度重点任务。
国家通过保交楼、现房销售制改革等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
2025年拟收储宅地9553公顷,达前5月销量64%,可缩短消化周期超3个月。广西目标收购2.5万套,广州收购商品房作安置房,去化近10万平方米。
房企高杠杆扩张的时代已终结,楼市正经历从“金融投机”向“居住属性”的深度调整。
烂尾楼问题本质是预售制+高负债模式的系统性风险,而现房销售改革、存量收储、品质升级将是破局关键。
普通购房者曾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如今政策正试图扭转这一链条,但止跌回稳,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参考资料:
1.智谷趋势 《最高法院罕见定调:被烂尾楼拖垮的业主们,可以“解套”了?》
2.财经杂志:《“烂尾楼纠纷”入选最高法案例库,业主维权更有底气》
3.中国新闻周刊:《终于赢了官司,却成钱房两空大冤种》
4.经济在线网:《中投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收购郑州烂尾楼“豫森城”》
作者:胡南
编辑: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