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刚刚解放,陈毅这个市长便面对一个难题。
自从国民党逃离后,这座城市便乱作一团。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蠢蠢欲动,如何稳定百姓们的生活秩序亟待解决。
陈老总原本想任命陈赓为上海公安局长,但他当时在南方还有其他军务缠身。
为难之际,陈赓便主动向陈老总推荐了一个人:特科队的神枪手是否能胜任?
他所说的这人究竟是谁?陈毅是否同意了这个提议?
充满艰险的革命路
这个人就是李士英同志。他常年坚守在隐蔽战线的最前沿,从事着最复杂的地下工作。他的革命之路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波澜壮阔,但却另有一番传奇。
李士英出生于河南黄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从小饱受欺压。
吃了一辈子苦的父亲认为,穷人若想改命,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因此,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他都执意要供儿子读书。就这样,李士英虽然出身贫困,但他的思想和学识却比其他人开悟得要早。
但不幸的是,在他十三岁那年,父亲因为劳累过度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李士英的肩上。
为了养活一家人,他不得已辍学,来到布店成为了一名学徒。但他仍旧记着父亲的遗嘱,并未放弃学业。
每天到了晚上,他便会来到镇上的高小,一边当校工,一边旁听老师讲课。
恰巧我党人员赵纪彬、李大山正在这所学校,以教书为掩饰,在暗中从事秘密工作。
在日久相处中,他们发现李士英思想进步,品德高尚,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人士。
于是不久后,经组织批准,他们便将其吸收入党了。从此,李士英便正式开启了革命之路。
李士英做事谨慎,头脑灵活,很快就成为了组织里的领头人物。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的红色政权也变得更加稳固了。
这引起了当地掌权者深深的忌惮。没过多久,他们便将李士英当作了头号抓捕人物。
为了保护他的安危,组织立即将他护送到了天津,让他在北方局工作。
也是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李士英优秀的侦察能力逐渐显现了出来。
锋芒初露
1930年,由于李纯的背离,天津河北区的地下组织遭受了重创。为了避免再出现更大的伤亡,组织决定除掉这个人。
北方局交通科科长安子文接到任务后,当即决定要带上李士英一起行动。此时的李士英刚入党不到一年,且还不满18岁。
原本像这样资历的新人,是没资格参加如此重要的行动的。但奈何他在前几次行动中表现得太出色,导致领导们都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而这次他也不负众望,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当时李纯也知道自己罪行累累,他怕遭到报复,因此每次出门都会带着十几个警卫,警惕性非常强。组织等了很长时间,却始终无从下手。
最后还是李士英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知道李纯刚刚投靠了敌人,肯定立功心切。他们不妨假装没有察觉他的身份,找人和他接头,将他引出来。
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随后,众人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专门挑了一个李纯出门的时间,派人给他递了消息,声称有中央代表要找他谈话。
李纯果然上钩,他来不及回去通报敌人,便急匆匆地跟着人走了。
随后,李士英几人便悄悄跟在他们身后,准备找时机下手。中途,同事有好几次都想直接下手,但都被李士英眼疾手快地拦下了。
这里是市区,到处都有敌人的眼线。若是他们贸然行动,肯定也逃不掉。
就这样,大家耐心跟着李士英走了几条街巷。等他确定完全安全后,便立即上前将人干掉了。
在这次行动中,大家也见识到了李士英十分精准的枪法。后来一问才知道,他每天晚上都会偷偷苦练,就是为了确保行动时不出现失误。
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李士英获得了一个“神枪手”的称号。自此,上级也开始对他给予重用。
几个月后,组织决定派他到上海中央特科学习,让他的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虎口脱险
来到上海后,李士英在这里陆续结识了陈赓、周总理等人。
当时由于对他不熟悉,陈赓还化名“王庸”,对他进行了一次“考察”。
见他生活朴素却不抱怨辛苦,经费不够他也不愿意麻烦组织,而是自己打零工挣钱,陈赓对他大为赞赏。
周总理听说后也非常满意,于是便开始慢慢重用李士英。在几位领导的影响下,李士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他也逐渐成为了中央特科的左膀右臂。
但好景不长,顾顺章被敌人逮捕后经受不住诱惑,投靠了敌人。
在他的拉拢下,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也逐渐背离了组织,给当地的革命活动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王斌和曹清澄最为猖狂。
组织经过思考后,决定将铲除二人的任务交给李士英。当时我党的处境极其艰难,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他还是义不容辞地接下了这个命令。
王斌比较好对付,李士英在他家蹲守了两天后,便找到了接触他的机会,直接将其干掉了。
但曹清澄就比较谨慎了,一行人等了大半个月都没等到他出家门口。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李士英也不禁着急起来。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次他在街上找人碰头时,竟偶然遇到了曹清澄。
李士英的心顿时猛烈地跳了起来,若是他现在下手,肯定会引来敌人。若是他就这样放人离开,又不甘心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片刻考虑后,他当即立断掏出枪将人解决了。而他也最终也没能逃过敌人的抓捕。
被捕入狱后,敌人对他百般拷打,但他始终不肯透露一个字。
直到五年后,淞沪会战爆发,他才被补充到了挑夫的队伍中,被派到了前线运输弹药。
中途,他趁着混乱偷偷逃了出来。之后,他辗转多地,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延安。
就此,历经磨难的李士英终于回归了党的怀抱。
首任公安局长
1949年,上海刚刚解放,公安局长的位置出现空缺,城市的稳定问题亟待解决。
陈毅市长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陈赓得知后便说:“我这里有一个人选,他是特科队的神枪手,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随后,他便向陈老总讲述了李士英的事迹。陈毅听后,立马露出惊喜的目光,他没想到特科队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这可是侦察的一把好手啊!
于是他当即同意了这个提议。就这样,在两位领导的重用下,李士英成为了上海市首任公安局长。
当时面对解放军的到来,很多旧警员都心绪不宁,生怕自己被“处理”。
要如何消除这一万多名旧警员的思想包袱,对于李士英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为了尽快打造一支人民公安部队,他再三重申,今后公安的干部,一律以工作好坏为准则,不以新旧为区分。
而他自己也做到了赏罚分明,不偏袒也不谋私。
那时有一个留任的旧警员黄伟生,在工作时不幸牺牲。李士英便亲自给他举行了追悼会,并表示黄伟生同志是为六百万上海人民牺牲的,是无上光荣的。
对于黄伟生的功绩,他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他的家属,他也按照烈士优待加以抚恤,保障了他们的生活。
通过这件事,旧警员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从此他们的思想也逐渐转变,慢慢成为了人民公仆的一份子。
在后来的日子里,李士英也一直不辞辛劳地坚守在岗位上。渐渐地,他成为了人民心中赖以信任的好干部、好局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