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8年陈毅正式出任外交部长,回家后跟张茜说:可能会有4种结果

0
分享至

“老陈,你回这么晚,是不是又被总理拉去开会?”1958年2月5日深夜,北京西四一栋小楼的灯还亮着,张茜轻声打趣。陈毅脱下呢大衣,抖了抖袖口上的雪,“不光是开会,主席点了我的名——外长的任命,下月就要宣布。”一句话抛出,屋里空气像被冻住。

陈毅的履历在军界无人不服,但拿起外交这碗饭,他自己心里最没底。1949年以来,周恩来一肩挑着政务院、外交部、外事统筹三副担子,夜以继日。毛泽东数次向身边人提到:总理精力有限,外事口必须有人分担。周恩来想了想,纸上写下三个字——陈毅。



得到风声那天正值1954年冬,陈毅闷头开会,散会后冲进总理办公室,劈头一句:“周公,我这张嘴在战场上还行,可外交场合要出岔子咋办?”周恩来没接话,端茶递过去,只说一句:“临事而惧,是好事。”这话把陈毅噎住,却也让他冷静。

对新差事的摸索,从雅加达开始。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是陈毅“实习期”最凶险的一课。“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消息传来,仰光酒店的电话线被急报烧得发烫。陈毅把细节向周恩来复盘时,语速比平日慢,“文仗同武仗一个理,得活着才能继续较量。”周恩来淡淡点头,补了一句:“授权有限,责任无限。”



飞赴雅加达途中,客机被迫降落在新加坡暴雨中的简陋机场。舱门一开,陈毅看见两名陌生面孔闪进休息厅,神经一绷,立即给随员打手势。“别下机。”可周恩来反叫他一起去会客,“外交场合靠气势。”两个小时里,陈毅盯得对方抬不起头,飞机重新起飞,他才舒了口气。这一回合,让他第一次尝到“无枪无炮”的紧张。

落地后的任务,不只是保总理安全,还要和各国元首打交道。印尼总统苏加诺端来榴莲,刺鼻气味扑面而来,陈毅皱眉,却硬是吃下去,“闻着臭吃着香,和湖南臭豆腐一个道理。”一句俏皮话拉近了距离。午餐桌上,他一口吞掉四颗野山椒,辣得直眨眼,却仍笑着说:“辣得透,话就透。”苏加诺哈哈大笑,两人从正式称呼转为兄弟相称。

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陈氏作风”很对南方朋友的胃口,却让国内同僚捏把汗。1956年国庆,苏加诺访华,陈毅陪同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晚间舞会,总统主动请新凤霞跳舞,女演员推辞。陈毅见状,插一句:“总统阁下,咱们演员还要赶夜戏,让我这个糙汉子陪您吧。”一记“挡刀”,既护了客人颜面,也保了对方分寸。事后有人感慨:这才是真正的临场判断。



与国外首脑应酬尚且游刃有余,家庭战线却没那么好打。1956年开始,陈毅琢磨“夫人外交”,点名让张茜组团出访。张茜爱戏剧、懂俄文,压根不想当“配角”。几番推辞后,陈毅只好请出邓颖超。西花厅一席话点破关键:“妇女工作也是外交。”张茜沉默良久,答:“既然组织需要,我听安排。”

回家收拾书桌,她把厚厚的中俄词典推到角落。陈毅凑上来:“换门语言而已,又不是扔掉文化。”张茜白他一眼:“我第三次改行,可都是因为你。”陈毅嘿嘿一笑:“我也从指挥员到市长再到外长,两口子拼的是信念。”一句玩笑,算是相互鼓劲。

终于到了1958年2月的那个夜晚。陈毅盘腿坐在沙发上,抬起头认真说:“这顶帽子落到我头上,估计有四种下场:干好、混日子、犯大错、病倒。”张茜没多劝,只递来一杯热茶,“看你选哪条路。”两人相视而笑,灯光下没有豪言,只有清清楚楚的责任。



外长任内,他把锋芒收敛于礼仪,却在核心原则上寸步不让。1962年秋,苏加诺夫人哈蒂尼访华,张茜陪同游颐和园,讲壁画、聊民俗,还即兴给印尼歌曲填中文词。“哎呦兄弟,唱起战斗的歌——”歌声在昆明湖面飘荡,哈蒂尼激动得握住她的手。夫人外交,从此成了新中国外事舞台的独特一幕。

三年后,越战烈度攀升,陈毅在北京举行万人记者会。面对“美军增兵十三万”这一尖锐提问,他摘下墨镜,声音不高却掷地作响:“越南人民的力量没使完,全世界人民的力量也没使完。只看到美军火力,不看看民心向背,算什么判断?”现场3000多支笔几乎同时停顿,记录者怕漏掉任何一个字。

会后有西方记者私下议论:“这位中国外长说话像在指挥战役。”有人反驳:“不,像在打擂台。”陈毅自己后来回忆那天的状态,“只要他(指美国)敢伸手,我们就敢打,外交话里不能含糊。”



至于当年设想的四种结果——干好、一般、犯错、病倒——历史给出的答案很清楚。外交部那几年,没有严重失误;对外原则清晰,朋友越来越多;至于身体,直到六十年代末,陈毅仍能在北戴河海水里畅游半小时。他自己说:“那就算第一种吧,凑合。”

有人统计,从1958到1967年,陈毅出席各类外事活动超过七百场,飞行里程绕地球三圈。他曾笑称:“元帅打仗靠大炮,外长打仗靠舌头,可都得讲章法。”一句半真半假的自嘲,道尽刀光剑影的另一面。



张茜后来写信给朋友:“外交不是舞台,却随时可能聚光;不是战场,却事事关生死。”这对夫妇,一个擅长当面亮剑,一个拿捏细节,互为弥补,也相互成就。老朋友说得好:陈毅性格奔放,张茜温润沉着,他们并肩而立,才让世界第一次直观地看见了新中国的温度和力量。

外界回望时,往往记住那场轰动世界的记者会,或颐和园里余音袅袅的《哎呦妈妈》。但家里那盏深夜未熄的灯、那杯热茶,才是所有决断的起点。陈毅把“四种结果”说得铿锵,其实他心里只认准一种——把国旗举得更稳、更高。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书房 incentive-icons
南书房
我负责写,你负责看
10401文章数 164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