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不仅是自己的,同时也是兄弟的,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究竟该如何维系?
从我们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来看,这显然难以接受。
然而在印度,这样的家庭结构却被视为正常,并不会引起任何不适。
一个女性同时成为多个男性的妻子,这样的现象究竟如何运作?几位丈夫之间见面时会感到尴尬吗?
经济窘迫难以负担婚姻
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区的村落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位身着纱丽的女性,清晨为大哥递上农具,正午为二哥端上饭菜,夜晚又为三哥整理床铺。
这不是家庭内部的寻常分工,而是当地普遍存在的 “一妻多夫” 现象。
以乌塔拉坎德邦的拉姆家庭为例,三兄弟守着几块贫瘠的田地艰难度日,别说为每位兄弟娶妻,就连女方要求的嫁妆都难以凑齐——在印度,女方家庭必须向男方提供财物作为嫁妆,对贫困家庭而言,嫁出一个女儿已足以倾家荡产,更别提为三兄弟各自完婚。
“总不能让家族断了香火吧?” 老父亲咬牙坚持,三年省吃俭用换来一头羊作为聘礼,为三兄弟迎娶了同一个妻子。
这种现象的根源,说到底还是经济条件所限。
山地耕地稀少,气候恶劣,一家人辛苦积攒的财产一旦分家,土地分割后更难以维持生计。
于是选择 “合娶” 一位妻子,既能保障劳动力,又能节省一份聘礼,在当地人眼中,这是 “无奈中的最佳选择”。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统已有悠久历史。
英国殖民者在当年的山区考察中就曾记录,早在几百年前,当地部落为了防止土地被分割,便流行兄弟共妻。
尽管印度后来颁布了一夫一妻制的法律,但由于地处偏远,贫困家庭连温饱都难以维持,更无暇顾及法律约束。
然而,这种为生存做出的妥协,最受伤害的仍是女性。
女性的生活有多艰难?
嫁给三兄弟的莎米拉,每日生活如同上了发条。
按照当地习俗,每月初一陪伴大哥,初二陪伴二哥,初三陪伴三哥,周而复始。
她白天要为三位丈夫洗衣做饭,夜晚疲惫不堪时仍需应对可能的责骂。
有一次她为二哥盛饭稍少,就被大哥斥责 “偏心”,转头又被三哥推搡。
在这样的家庭中,女性如同 “万能工具”:是劳动的帮手,是生育的机器,却唯独不是 “独立个体”。村中长辈常说,嫁过来的女人必须 “一碗水端平”,对任何一位丈夫都不能有偏心,否则轻则挨骂,重则遭受殴打。
更为糟糕的是,女性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利。
在印度,女性本就地位低下,贫困家庭的女性更是毫无选择自由。
然而,比生活艰辛更令人揪心的,是孩子出生后的 “归属问题”。
孩子出生后按顺序 “分配父亲”
莎米拉生下第一个儿子时,全家人都欣喜若狂。
根据村规,这个孩子自动归属大哥,随大哥姓,未来也享有家产继承权。
第二个儿子出生后,自然归于二哥名下。
如今她怀上了第三个孩子,三哥整日期盼是个女儿,好 “归属” 自己。
这种传统在当地流传已久:不论孩子的生物学父亲是谁,都按照出生顺序 “分配” 给兄弟。
老大拥有第一胎,老二拥有第二胎,依此类推。日常起居、夜晚陪伴,都按长幼顺序安排得井井有条,连村中长老也认同这种 “公平”。
但这种 “公平” 背后却隐藏着无数谜团。
贫困家庭本就难以温饱,却不断生育,生活只会更加拮据。
莎米拉家已有三个孩子,老大穿的是二哥的旧鞋,二哥穿的是三哥的旧衣,最小的孩子甚至连一块像样的尿布都没有。
你以为这就够了吗?更荒唐的事情还在后面。
越穷越生,越生越困
拉姆家的三兄弟算过一笔账:多一个孩子,将来就多一个劳动力,年老后也多一个依靠。
因此他们强迫莎米拉每年生育一个孩子,哪怕她因过度劳累而脱发、消瘦如柴。
村中其他家庭也抱持相同观念,管他是否能养得起,先把人丁凑齐再说。
但孩子出生之后,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村中的小学破旧不堪,连窗户都没有,老师每月仅来三次。
莎米拉的大儿子八岁便随大哥下地劳作,二儿子六岁就开始放牛,他们认识的字加起来不超过十个。
更令人无奈的是,这种循环仍在代代延续。莎米拉的大女儿年仅十二岁,就被父母许配给邻村的三兄弟,理由是 “对方提供的聘礼可以为她的两个弟弟娶妻”。
然而,这种困境不仅仅是贫困造成的,更与印度社会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
高种姓的 “传统” 比法律更具约束力?
在印度,女性遭受不公已是常态。富裕家庭的女性可能因饭菜过咸而遭丈夫殴打;贫困家庭的女性则连基本的话语权都没有。
新闻中常报道印度女性遭遇家暴、性侵的事件,但在偏远地区,这些早已不是新闻。
曾有一名高种姓男子闯入村中,侵犯了一名低种姓女子,女子的丈夫前去理论,反被殴打一顿。村中长老表示:“人家是高种姓,我们惹不起,只能自认倒霉。”
在他们看来,高种姓者即便犯错,也远比低种姓者高贵。
结语
归根结底,印度的一妻多夫制并非所谓的 “奇特风俗”,而是贫困中的无奈之举,是性别不平等的缩影,是传统陋习的延续。
那些在兄弟间奔波的女性,那些出生即被 “分配” 的孩子,不过是这片土地上贫困与偏见的牺牲品。
相比之下,我们实行的 “一夫一妻” 制度与 “男女平等” 原则,看似平常,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安稳生活。
毕竟,生活的质量不仅在于能否生存,更在于是否拥有尊严。而这种尊严,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