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完成的民生工程,通川区双龙镇海棠溪村40余盏路灯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村组道路夜间照明难题。
村道上崭新的路灯
当夜幕降临,双龙镇海棠溪村一盏盏沿村道排列的路灯便次第亮起,将村道映照得如同白昼。“以前晚上走夜路,只能用手电筒照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路,老人孩子出行很不方便。”谈起未安装路灯时的状况,海棠溪村村民张玉川深有感触。
全票通过安装路灯的提议
由于海棠溪村村组道路缺乏照明设施,村民夜间出行一直存在安全隐患。今年7月,几位热心村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安装路灯的提议,当即获得全票通过,并且主动提出“自己的事自己办”,采取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的方式,为海棠溪村安装路灯。倡议一经发出,瞬间点燃了村民热情,在外务工的乡亲自发转账,年长者翻出积蓄,妇女们组织起后勤保障队,短短2天80名村民共同筹款18400元。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承载着村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的共同心愿。
筹款一呼百应
资金到位后,一场热火朝天的“光明行动”在海棠溪村村组道路上正式启动。40多名村民自愿投工投劳,顶着烈日和高温齐上阵:挖坑、立杆、布线、安装、调试,每一盏灯都凝结着汗水与协作。没有专业队伍,村民就是最好的工程师;没有昂贵设备,肩扛手抬就是最朴素的工具。短短一周,在2公里的村道上,40盏路灯巍然挺立,灯光划破夜空,照亮了山乡。
采购灯具
村民在高温下挖坑
这一盏盏由村民亲手点亮的“民心灯”,不仅是通川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的鲜活写照,更是乡村自治活力的生动展现,微光汇聚成炬,照亮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双龙镇以党建为引领,本着“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自治理念,发挥村民自治优势,巧解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切实构建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绘就了一幅基层善治新画卷。
稿件原创,转发请注明出处
融媒体中心记者:陈 迪
编辑:周丽清
编审:郑 涛
总编:僧希林
点个在看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