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人们如厕体验可谓轻松便捷,坐在马桶上,轻轻一按冲水键,便能将排泄物迅速冲走,干净卫生。尤其是智能马桶的出现,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提升,冬天能加热座圈,如厕后还能自动冲洗臀部并吹干,这种舒适感令人赞叹。
![]()
智能马桶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的重视,市场上推出了云柔巾、棉柔巾、湿巾等产品,专为宝宝娇嫩肌肤设计,避免擦伤小屁股。
然而,在享受现代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曾想过,古人没有卫生纸,究竟如何处理如厕后的清洁?有一种方式说出来,可能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
云柔巾
厕筹是啥?
1992年,在江苏高邮龙虬庄的一处汉代遗址考古现场,一位年轻队员举起一根细长的竹片问道:“老师,这是什么东西?”
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接过仔细观察,竹片约23厘米长,1.2厘米宽,两端光滑,中间略显粗糙。他随即判断:“这是厕筹!”
年轻人一脸困惑:“厕筹是什么?”“就是古人如厕后用来擦拭的工具。”
顿时,整个考古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
厕筹
这并非玩笑,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物品。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根竹片上刻着“开元二十六年”字样。
公元738年,正值唐玄宗在位时期,一千多年前的如厕工具,竟能保存至今,实在令人惊叹。
![]()
古代厕所
有趣的是,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也收藏着来自唐朝的厕筹。
当年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不仅带回了诗词、建筑、艺术,连如厕工具也一并引进,这是否可以算作最早的技术引进呢?
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厕筹在中国至少使用了两千年。
![]()
麻绳
各国不一样的方式
说到这里,您或许会好奇,其他国家的古人又是如何处理如厕清洁的?其实,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
在古罗马,人们较为讲究,发明了一种公共厕所专用工具:海绵棒,即在木棍一端绑上海绵,浸泡在水池中。
![]()
古罗马上厕所
使用者从池中取出,使用后归还,再浸泡。虽然听起来略显尴尬,但在当时已是相当先进的发明。
古罗马人还在公共厕所中设计了流水系统,确保海绵棒能被清水持续冲洗。
法国人的做法则别具一格,中世纪的法国城堡中,厕所常建于高处,下方即是护城河,而清洁工具是一根从屋顶垂下的粗麻绳。
![]()
法国人上厕所
使用时,将绳子从两腿间穿过,前后拉动,类似拉锯。这根绳子是公用的,无论国王还是仆人,都使用同一根,据说是为了体现“君臣一体”的理念。如今看来,这种“一体”方式确实令人咋舌。
英国皇室则有奇特的做法,他们相信新鲜的三文鱼片不仅能清洁,还能治疗痔疮,这一“偏方”在贵族圈中流传了几个世纪。
![]()
英国皇室擦屁股用三文鱼
直到医学进步后,人们才意识到,三文鱼片除了昂贵,毫无实际效果。
日本皇族追求极致的细腻,他们使用的是蝉蜕下来的透明外壳。这种材料轻薄柔软,确实适合如厕清洁。
问题是,蝉一年只蜕一次壳,要收集足够皇族使用的数量,得动员多少人去捡拾?
相比之下,中国的厕筹虽然简单,但实用性强,成本低廉,堪称最接地气的选择。
![]()
蝉壳
上厕所还分等级?
别看厕筹只是根竹片或木片,其中蕴含的讲究可不小。
首先是制作工艺,根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厕筹表面不能过于光滑,需略带粗糙,但也不能太粗糙,否则……您懂的。因此,制作厕筹是一门技术活,必须掌握好这个度。
富裕家庭使用的厕筹更为讲究,他们不用竹木,而是改用丝绢,使用后清洗再用。
![]()
丝绢
尽管古代没有肥皂,清洁效果难以保证,但这种做法体现了环保理念,比现代一次性用品更可持续。
到了宋代,厕筹甚至与官员等级挂钩。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三品以上官员使用象牙厕筹,四至六品用竹制,七品以下只能使用木制。可见,连如厕清洁也需分出等级,这正是封建社会的特色。
图源网络
明代的规矩更为细致,《宫中则例》记载,皇帝使用金丝楠木厕筹,皇后用紫檀木,妃嫔则使用红木。
不同木材不仅用于彰显身份,也有实用考虑,例如金丝楠木带有淡淡香气,能掩盖异味;紫檀木质地细腻,手感良好;红木则介于两者之间。
清代养心殿的厕筹使用还分季节,夏季用竹制,因其凉爽舒适;冬季则用木制,并包裹绸缎以防寒冷。皇帝如厕竟需如此细致安排,确实不易。
![]()
养心殿
最有趣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这位亡国之君虽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却对佛教极为虔诚。
他不仅自己信佛,还亲自为寺庙高僧削厕筹,削完后还要用脸颊试其光滑度,生怕毛刺伤到大师们,这份虔诚实属罕见。
![]()
图源网络
造纸术出现后
造纸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但您可能没想到,纸张问世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不敢将其用于如厕。
原因在于纸上可能有文字!
在古人眼中,文字神圣无比,圣贤之言必须被尊敬。用有字的纸擦拭屁股,是对先贤的大不敬。
![]()
造纸术
北齐学者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即废纸上若有经书内容或贤人名字,不可用于污秽用途。
佛教规定更为严格,唐代高僧道宣在《教诲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中明确指出:“不得用文字故纸。”若僧人使用有字纸清洁,将受到惩罚。
![]()
造纸术
但聪明的中国人很快找到解决办法:使用无字纸。于是,专用于如厕的草纸应运而生。这种纸由稻草、麦秆等廉价原料制成,质地粗糙,不适合书写,但用于如厕清洁恰到好处。
纸张真正普及到百姓生活中是在宋代以后,随着造纸技术的进步,产量增加,成本下降,普通家庭也能负担得起。到了明清时期,城市居民基本改用草纸,农村地区仍保留使用厕筹的习惯。
![]()
古代厕纸
这一转变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趣事。唐朝末年,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来到中国。
他在游记中写道:“中国人如厕后仅用纸擦拭,而不用水清洗。”这对当时的阿拉伯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因为中东地区普遍使用水清洁。
苏莱曼的记录成为最早记载中国人使用厕纸的外国文献。从他惊讶的语气中可见,在9世纪时,使用厕纸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后来有学者评价这是“领先世界的技术”。
![]()
苏莱曼游记
结语
现代社会距今不过百年,电灯电话的历史并不久远,难以想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人是如何生活的。
厕纸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毕竟每个人每天都要如厕多次,若无卫生纸,确实极为不便,尤其对女性在生理期时更是如此。感谢现代文明社会,感谢这些伟大的发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