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卡的街道上,每10辆载客三轮车里就有8辆装着中国制造的电池和电机。 这些被当地人戏称为“孟加拉特斯拉”的电动三轮车,从2016年的20万辆激增至2025年的超400万辆,日均运送乘客超1.12亿人次。 车夫沙基鲁·拉赫曼的记账本揭示着巨变,过去蹬人力车日赚200塔卡(约1.7美元),如今开电动车日收入飙升至1500塔卡(约12.5美元)。
2007年,第一辆加装进口电机的三轮车出现在达卡街头。 非正规小作坊迅速嗅到商机,开始批量改装:拆掉脚踏板,装上中国产的800瓦电机和铅酸电池,成本压到3000美元以内。
这些作坊甚至形成完整产业链:达卡郊区工厂回收废旧铅板,露天熔炼后重新铸造电池,再通过遍布全国的300家经销商销售。本地品牌“MR动力电池”占据七成市场,尽管它从未通过孟加拉国家标准认证。
政府态度始终矛盾。2022年,为降低空气污染,孟加拉将电动车进口关税从10%降至5%,电池关税仅1%;高等法院又以“安全风险”为由,在2024年11月突然下令三天内禁行达卡所有电动三轮车。
禁令引发数千车夫上街抗议。 他们堵塞主干道,举着“我们要生存”的标语,迫使政府暂缓执行。这种拉锯战已持续多年:2014年首次禁行令后,车辆数反增三倍。
铅酸电池成为隐形成本。 每辆电动三轮车每年消耗1.2块电池,重达125公斤的铅在露天作坊拆解时,有毒烟雾渗入土壤。
在达卡以北的富尔巴里亚村,橙红色淤泥覆盖了曾经的稻田。 34岁农民拉基布·哈桑指着死去的土地说:“他们毁掉了我们的村庄”。 残酷的数据是:全国约3500万儿童血铅含量超标,占儿童总数60%。 12岁男孩朱纳耶德血液铅浓度超世卫标准两倍,已出现智力损伤症状。
罗兴亚难民营的太阳能板、达卡街头的电动三轮车、90%的手机,中国制造深入孟加拉毛细血管。 电池领域尤其明显:70%铅酸电池产自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占据当地50%市场份额。
中国技术也在推动转型。 初创公司泰格新能源在社区铺设换电柜,车夫用订阅制更换锂电池,避免接触铅污染。 旅行博主杜克给孟加拉车夫“一哥”购买的红色电动三轮车,正是中国厂商生产,这辆车让一哥日收入翻三倍,第一次敢走进KFC请客。
30岁的马赫布卜每天在达卡小巷飙到40公里/小时。 简陋的手刹系统让急转弯时车身倾斜近45度,乘客吓得尖叫。
事故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前四月,378人死于电动三轮车事故,全年预计死亡870人。 孟加拉工程技术大学研究发现:传统人力车最高时速仅20公里,改装电机后速度翻倍,车架和制动系统从未升级。
当杜克和一哥在KFC吃着炸鸡时,窗外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正载着新乘客驶过积水的街道。 车斗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在雨中泛着微光,电池仓里,铅板仍在持续释放看不见的毒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