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微言》作为中医典籍瑰宝,凝聚着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今以白话重述,旨在为当代读者搭建一座通向经典的桥梁,使深奥的医理智慧突破时空界限,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此次转译既是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实践,亦是向大众普及经典医籍的探索。囿于笔者学识所限,文中疏漏在所难免,恳请方家指正,研读时仍以原著为宗。愿以此微末之功,助力岐黄之术泽被四海,让传统医学的智慧之光温暖更多心灵。
卷五
呼吸篇
雷公向岐伯请教道:“人体的呼吸是否与天地的呼吸相呼应呢?”
岐伯回答说:“天地与人的呼吸是相通的。”
雷公又问:“按照常理,心肺主导呼气,肾肝主导吸气。那么,呼气时排出的是心肺之气,吸气时吸入的是肾肝之气。但为什么有时呼气并非完全来自心肺,而是与肾肝有关;吸气也并非完全来自肾肝,而是与心肺有关呢?”
岐伯解释道:“人一次呼气后不会立即再次呼气,一次吸气后也不会立即再次吸气。因此,在呼气中蕴含着吸气的成分,在吸气中也蕴含着呼气的成分。”
雷公请求岐伯详细解释。
岐伯说:“呼气是阳气的释放,吸气是阴气的纳入。所以,呼气与天气相应,吸气与地气相应。呼气并非只是单纯的呼气,其中也包含了吸气的成分;吸气亦然,其中也包含了呼气的成分。因此,呼气既与天气相应,也与地气相通;吸气既与地气相应,也与天气相通。所以说,从天的角度来看,呼气来自心肺;从地的角度来看,吸气来自肾肝。但反过来,从地的角度来看,呼气也涉及肾肝;从天的角度来看,吸气也涉及心肺。这是因为孤阳不生,呼气中蕴含吸气,表示阳中有阴;孤阴不长,吸气中蕴含呼气,表示阴中有阳。天气的下降与地气的上升是相互依存的。天气的下降可以看作是天的呼气,地气的上升可以看作是地的吸气。因此,当心肺呼气时,是阳气释放,但肾肝的阴气也会随之排出;当肾肝吸气时,是阴气纳入,但心肺的阳气也会随之进入。所以,阴阳之气虽然在呼吸中有出入,但它们的根源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雷公说:“我明白了。”
陈士铎点评说:“呼气中蕴含吸气,吸气中蕴含呼气,这既是一又是二,人体与天地之间的这种呼应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领悟。”
来源:《石室密录》(清·陈士铎)
翻译:小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