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中日关系的讨论特别热烈,一边是《南京照相馆》在影院火爆上映,票房突破5亿大关,另一边却有人大规模举报即将上映的《731》电影,声称这些历史题材作品是在“煽动仇日情绪”。
让人困惑的是,日本方面在台海问题上的一系列动作越来越频繁,军费开支屡创新高,各种军事部署也在加紧进行。
这种反差让人不禁发问,到底是谁在真正挑起中日之间的对立情绪?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最近几个月发生的实际情况。
今年3月,日本政府发布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持续渲染“中国威胁”,声称中国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自卫队近日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日方担忧中国大陆武力攻台,拟于年末在九州岛部署远程导弹。
这些动作背后传达的信息很明确,日本正在为可能的台海冲突做军事准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一些声音却把矛头指向了反映抗战历史的电影作品。
《南京照相馆》票房破5亿,临近档期的《731》却还未放开预售,原因就是遭到了大量举报。
举报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认为这些电影内容过于血腥,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甚至声称会破坏中日友好关系。
这种说法乍听似乎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问题所在,731部队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在侵略中国时被指犯下危害人类罪及战争罪,是一个用活人充当实验材料的大型秘密细菌研究基地。
让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方面的实际行动,日本2025财年国防预算申请额8.5万亿创历史新高,这已经是连续13年增长了。
这笔钱要用来干什么?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应对所谓的“台海危机”。
从具体的军事动作来看,日本的意图更加明显,去年9月,日本“涟”号护卫舰首次通过台湾海峡,日本媒体公开称这标志着对中国威慑战略进入“新阶段”。
今年2月,日本海上自卫队导弹驱逐舰再次通过台湾海峡,这些行为明摆着就是在挑衅,哪里有半点“友好”的意思?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面对日本这些明显的挑衅行为,国内一些人却保持沉默,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抗战题材电影上,指责这些电影在“煽动仇恨”。
这种逻辑实在让人费解,别人在磨刀霍霍,我们连提醒都不能提醒了?
《电影731》因为被举报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这部聚焦二战时期日军731部队罪行的影片,原本是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结果却陷入了争议。
有人担心这样的电影会对青少年造成心理创伤,主张历史教育应该通过“温和的教科书”来传递。
但问题是,历史就是历史,残酷的事实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消失。
随着电影《奥本海默》在日本上映,韩国电视剧《京城怪物》全球热播,“731部队”、“人体实验”、“南京大屠杀”等关键词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上频频登上热搜,国际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
我们自己反而要刻意淡化这些历史,这合理吗?
再看看日本近期的其他动作,7月初,日本政府正式启动在冲绳县先岛诸岛修建“避难所”,特别是在距离台湾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
这些所谓的避难所附近已经部署了导弹部队,成了名副其实的军事前沿据点,有分析指出,这可能是为“台独头目”准备的逃跑路线。
7月份,日本政府向菲律宾提供6艘阿武隈级护航驱逐舰,这是二战结束后日本首次对外输出具备进攻能力的军舰。
日本还与菲律宾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高调宣传所谓的军事合作,这些行为明显是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哪里有什么“友好”可言?
作为二战期间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国家,日本是最没有资格对他国的国防费指手画脚的,这是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的回应。
这话说得一点不错,一个曾经的侵略者国家,现在军费连年大涨,各种军事部署针对性越来越明显,却反过来指责被侵略国家“威胁论”,这种逻辑实在荒唐。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历史和现实。
日本右翼势力长期美化侵华历史,与“台独”势力勾结,这些都不是秘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让年轻人了解历史真相,提醒大家珍爱和平、自强不息,这有什么问题?
反倒是那些动不动就指责抗战题材电影“煽动仇恨”的声音,让人想起了抗战期间的一些“亲日分子”。
当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但仍有人主张对日妥协,发展所谓的“友好关系”,直到南京大屠杀发生,30万同胞惨死,这些人才看清日军的残暴本质。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今天的情况和当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一边是外部威胁越来越明显,一边是内部有人试图淡化这种威胁,甚至指责警醒的声音是在“煽动仇恨”。
中日互为重要近邻,两国关系意义超越双边范畴,这是中国外交部长在今年3月访问日本时说的话。
中方始终希望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但友好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特别是要尊重历史事实。
日本如果真心希望发展友好关系,就应该正视历史,而不是一边军备扩张、挑衅生事,一边要求中国“不要提历史”。
这些年来,中国在对日关系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和善意,我们从未提出过要“报仇雪恨”,一直强调要珍惜和平,通过发展来维护和平。
但善意不能被当成软弱,和平也不是靠忍让换来的。当对方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时,我们提醒一下历史,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看完这些事实,答案已经很清楚了,真正在挑动“中日仇恨”的,不是那些反映历史真相的电影,而是日本方面一系列针对性的军事动作和挑衅行为。
真正在破坏“中日友好”的,也不是中国民众对历史的铭记,而是日本对历史的回避和对现实的挑衅。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珍爱和平,也要有维护和平的实力和决心。
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祈求出来的,而是靠实力守护出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