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9日讯 7月29日,由菏泽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统斌同志撰写、菏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翟永华同志书写的《牡丹赋》作品捐赠仪式在菏泽市档案馆举行。该作品将在菏泽市档案馆五楼大厅长期展出。
菏泽自古文脉绵长,是中华文学史上的重要坐标。菏泽文学如黄河之水,奔涌着“艳冠群芳”的生命热忱,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持续书写着齐鲁文化的华彩乐章。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档案是历史的记忆,守护着城市的根脉与未来。此次捐赠,不仅是一次艺术精品的汇聚,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接力。
附《牡丹赋》全文:
东风几度,春讯频来。阡陌生绿,柳丝抚怀。国色安在,天香何来?叩天问地,倏然花开,宽叶大朵,一望似海。快意如歌,幸甚至哉。
牡丹之源,上古溯根,泱泱九派,野生种群。环球一顾,华夏为本。人工培植,始于魏晋。九州四区,分布均匀,曰中原,曰江南,曰西北,曰西南。唐盛长安,宋盛洛阳,明清之时,盛于曹南。外延日本,新种频添,欧美引介,胡红为先。浩浩世界,盛哉牡丹。
牡丹九色,一应俱全,红白黄黑粉,复色紫绿蓝。牡丹十型,各领一端,曰荷花,菊花,单瓣;曰蔷薇,托桂,金环;曰千层台阁、楼子台阁,绣球并皇冠。品类千余,竞秀争艳。传统名品,长蕴千秋古韵;新育奇葩,自呈时代风范。姚黄仪态树端秀,魏紫凌风响珮环;葛巾袅袅紫霞里,玉板悠悠动纱衫;豆绿风来扬碧雾,蓝田雨洗观青山;黑花魁举包公面,首案红铺霞满天;出水芙蓉羞掩面,二乔独占一枝欢;初乌亮翅晨阳起,岛锦红素两重天。洛阳之花,饱有帝城富贵之气;曹州之花,尽显平川野逸之憨;秦陇之花,多展风侵沙袭之韧;川渝之花,常携山明谷幽之趣;吴越之花,永葆江南温润之鲜。东瀛西来,花放异彩;西风东渐,异域飘香。
花事之盛,情如潮涌,濡染文墨,千秋豪兴。牡丹入诗,烛照典籍《诗经》;牡丹入画,点亮《洛神赋》屏;牡丹入墨,瘦金《书牡丹诗》丛。自此而后,咏牡丹、画牡丹、书牡丹者,一如过江之鲫,拥拥攘攘,天下比比也。诗词歌赋,书墨画彩,层层叠叠,汗牛充栋。
牡丹产业,骤然而兴。花大色艳,汉服驭风;瓷刻木雕,精益求精;工笔之画,中外蜚声。牡丹茶,牡丹油,牡丹宴,口舌生津;速催花,鲜切花,脱水花,目迷心倾。如是多多,不一而足。
牡丹一朵,造化之勋。花大不轻类,富贵不骄矜。贬谪不易性,寒苦不言贫。与万物平处,共沐霜雪雨露,同享日月星辰,我赋我能,我践我心。赞曰:丹花朵朵耀乾坤,百态千姿皆赋魂。漫道华裳谁羡妒,坦然一笑现真淳。
闪电新闻记者 赵浩天 菏泽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