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雪也能滑雪?太酷了!”“城市里居然还藏着这么清凉的一块宝地,真舒服!”……7月27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被誉为“香城宝地”的成都市新都区。
来自法国、巴西、阿联酋、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主流华文媒体代表,先后探访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杨升庵祠及桂湖等地,体验无雪滑行的速度激情、品味千年园林的静谧风雅,用镜头与笔触捕捉这座城市传统与现代交响的独特魅力。
“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走进新都
探秘“速度与激情”:
“在陆地上滑雪,太神奇了!”
刚踏入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塑料“雪毯”与雪板摩擦的沙沙声便扑面而来。20000平方米的场地内,9条雪道如银色绸带般铺展,最长雪道为178米。记者在现场看到,雪道上,职业选手和爱好者们正弓身飞驰,腾空、翻转、落地,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引得媒体代表们频频举起相机,叫好声不断。
参观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
“在陆地上滑雪,太神奇了!”匈牙利新导报社长助理腾菡萏系紧雪靴,在教练搀扶下踏上初级雪道。她身体微倾,雪板刚一动便顺势滑出,她向记者分享道,“踩着脚下的旱雪毯滑得飞快,像在真冰上一样,得时刻盯着速度和平衡。”第一次体验滑雪的她,在教练全程护持下渐入佳境,滑到终点时笑着摆手:“比想象中难,但真的很有趣!”
场地另一侧更显热闹:14米高的大跳台上,年轻运动员纵身跃起,在空中完成三周翻转后稳稳落在气垫上;儿童教学区里,6岁的小学员们踩着雪板,在魔毯传送带上一遍遍练习蹬坡,头盔下的小脸满是专注。
体验滑雪
据场地负责人介绍,这里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配套最完善的四季滑雪场,更有近20支国家和省级专业队在此集训,每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被评为成都市运动休闲主题旅游目的地。“谷爱凌、苏翊鸣等冬奥选手都曾在此备战训练。”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滑雪场雪道采用特殊塑料模拟“雪地”制成,分布呈一簇簇整齐排列的芽状,形似乳白色的“金针菇”。“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其优势在于仿真度高,滑起来比较像在真的雪地上体验,安全性也强,能很大程度减少选手们摔倒造成的摩擦和伤害。”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金针菇”滑雪毯在国内市场实现覆盖式销售和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并在国内外40多个旱雪场地推广使用,出口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地。
滑雪爱好者正在滑雪
一园“藏千年风雅”
“我要分享出去,让欧洲朋友也感受到这份诗意”
从滑雪场驱车片刻,便闯入桂湖的清凉世界。两株相传由明代状元杨升庵所植的百年紫藤如虬龙般盘绕蜿蜒。浓荫蔽日的长廊里,参访团沿青石板路徐行。满池粉荷映着园内亭台楼阁的飞檐,河畔垂柳的枝蔓轻拂水面,与倒影交织成趣。
桂湖
始建于初唐的桂湖,占地约48000平方米,园内现存楼台亭阁20余处,“连理古藤”“交加伊人”“荷塘月色”“翠屏亭亭”“杨柳楼台”“古城问津”“天然图画”“丛桂留人”八大特色景观吸引中外游人。
“这是把江南园林搬进了成都啊!”瑞典北欧华人报副总编李赞民驻足在“交加亭”前,望着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荷花感叹。“我想,欧洲读者也会爱上这样如画的诗意。”李赞民边拍边记,他回去后要查阅更多资料推出报道,将桂湖的美分享给更多受众。“希望让更多人从报道中能感受到,这里每片荷叶、每块砖瓦都藏着的深厚底蕴与人文故事。”
位于其中的升庵祠同样吸引着华媒代表们驻足,这里记录了出生于新都的状元、知名哲人杨慎(杨升庵)的生平。祠内,由朱德题写的“杨升庵纪念馆”匾额熠熠生辉。馆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手稿复制品,让众人重温“一壶浊酒喜相逢”的千古豪情。
参观升庵祠
“在繁华闹市中有这样一片美丽的园林,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去处,更让他们在繁忙都市中也能寻到放松心灵的角落。”新西兰BNE佳讯全媒体集团新媒体总编王紫璇分享,此处历史与现代交融,既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成效缩影,也体现出新都区别具一格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向海外讲好“新都故事”的一张重要名片。
华媒代表们参观中
从旱地雪场的动感活力,到桂湖园林的沉静风雅,新都的多元魅力令人沉醉。“既有雪山下的烟火气,又有逐梦未来的精气神。”参访团华媒代表们纷纷表示,将把新都的故事分享出去、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见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的新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