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成为书房,处处都亮着温柔的灯。
上海在迈向24小时活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夜间书店”“夜间诵读会”“淘书乐园”“深夜书房”等新场景,为夜读者点亮灯备好书桌,为城市夜晚的书店阅读空间注入活力,营造城市阅读氛围,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
点亮阅读之灯
2025上海夜生活节正酣。7月26日,以“当童趣落满千年书页”为主题的上海古籍书店“古籍书话夜”第三场再度点亮阅读之灯。
九色鹿、敦煌藻井、敦煌藏经洞,上海古籍书店4楼敦煌空间充满敦煌元素。晚上6点,“遇见小八雅”指尖岩彩(上篇)授课体验活动在这个5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展开。溥原书院创始人、敦煌文化弘扬者、上海市市民夜校老师蔡志文作为授课指导嘉宾,为参加听课的读者讲解古老的岩彩绘画技法。当晚参加活动的8位读者中,有小学生朋友,也有高校油画专业特地来体验岩彩的大朋友。读者们通过蔡老师的讲授,了解岩彩画的魅力,当晚布置的习作是“敦煌藻井纹样”,读者们非常投入地拓稿、上色、勾提神线,指尖与天然颜料相触,色彩在画布上晕染,在创作中感受岩彩艺术的古朴韵味,看着自己完成的习作,每个人都露出了自豪的笑脸。
晚上7点,4楼博雅苑中医小课堂里一堂名为“不良情绪说拜拜,轻松管理情绪”的授课正在进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任职医生李明哲医生从中医智慧出发,探寻当代身心安顿之道。她将传统智慧与现代需求结合,教授大家如何轻松告别负面情绪,收获身心调适的方法与启发。
只要有家在的地方,就少不了有亲子关系,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和父母的相处之道吗?晚上8点半开始的一场重磅活动,资深媒体人、心理疏导专家梦晓以“了解这些细节,您和孩子会更亲密——亲子沟通技巧”为主题,继续与夜读者共赴一场向内探索的奇妙旅程——夜读“心”书。
何为“心”书?在梦晓看来,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本书,怎么写怎么读,是一辈子的学习。“对个人而言,‘心’书是能与内心深层需求产生共振的链接和知识。它未必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籍,却能在某一人生阶段精准触达困惑、抚慰情绪,或是点燃思考。它像一面镜子,照见自己未察觉的思绪;也像一把钥匙,打开某个困顿已久的心结。”梦晓对记者说。
在夜读主题活动中,梦晓探寻和谐亲子关系的密码。现场剖析孩子各成长阶段的亲子关系特点与挑战,强调关系需随孩子成长调整,耐心解答父母困惑,让大家收获实用方法与深刻感悟,明白亲子关系是爱与理解的双向奔赴。
“这是一场温柔的联结。夜晚的静谧本就容易让人贴近内心,而‘心’书的共享,则让个体的情绪有了被看见、被呼应的可能。它不追求知识的灌输,更像搭建了一个精神角落,让不同的心灵在同一空间里相遇,在共鸣中获得力量。这种以‘心’为锚点的遇见,让心理健康从纸上的符号,变成了可触摸的温度。”梦晓说。
今年4月19日焕新回归的上海古籍书店首次确定推出“古籍书话夜”周末夜读活动,以典籍为媒打造夜晚精神驿站。
成立于1956年的上海古籍书店是上海最早的专业书店之一,在古籍学术传播上享誉海内外。“作为一家专业书店,上海古籍书店始终以守护文化根脉为己任,力求在纷扰的都市中为读者辟出一方沉静之地。‘古籍书话夜’的诞生,正是这份坚守的具象化——当通明的灯火映亮深夜书架,我们以典籍为媒介,重塑人与传统经典的对话:品读诗酒浸润的江湖情怀,探寻中医文献的生命哲学,触摸旧书流转的岁月温度。希冀在我们用书页精心搭建的精神驿站,让被数字浪潮裹挟的现代人,在墨香中重获内心的安定与力量。”上海古籍书店负责人李科毅说。
5月24日,首个“古籍书话夜”正式启动。主题讲座、手作体验、“旧书新知·淘书乐”周末特色旧书市集、天空音乐汇等各类活动写就精彩序章。
晚上6点至7点,“浮生一小时”活动吸引了不少小读者,非遗授课老师刘子慧手把手教小读者制作金箔手账本;晚上8点,在中医小课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明哲为读者开启了元气调养之旅;晚上10点至12点是夜读名著第一讲《聊斋志异》之画皮,在上海吴韵评弹团副团长陈传奇的海派说书声中,读者们一步步走近经典名著《聊斋志异》,别有一番趣味;紧接着是穿越时空的以沉浸式阅读演绎为媒介,重塑当代读者与传统经典之间的对话。“在上海古籍书店,典籍还可以如此沉浸式阅读,妙哉。”有读者说。
每月第四周周六的“古籍书话夜”精彩继续。6月28日,第二场“古籍书话夜”如约而至。在“遇见小八雅”文房雅事——书画钤印体验活动中,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黄燕婷为大家讲解印章、印泥之道,朱白相映的方寸间,读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人雅趣;在当晚的“夜读时间”里,资深媒体人、心理疏导专家梦晓主讲了夜读“心”书——身体里藏着一张情绪定位图,梦晓与读者一起翻阅了“情绪”这本“心”书,共同探究了情绪和自我的关系。
思南经典诵读会
7月25日晚上7点,第248期“思南经典诵读会”在思南书局如约而至。思南书局携手“回声场Echora”,邀请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缪蓬、“回声场Echora”主理人Adella从米歇尔·福柯《精神病学的权力》一书出发,以“话语的博弈:谁在说话,谁信了”为主题,深入探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话语世界”。
2018年4月23日,思南书局在复兴中路517号正式揭幕。思南书局是世纪朵云旗下第一家新型连锁书店,是梧桐树下热烈跳动的一颗人文心脏。
思南经典诵读会,是思南书局最为知名的阅读活动之一。每周五晚上7点至8点半,书局邀请文学界、出版界、艺术界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和读者一起诵读经典作品,这座“城市文化客厅”持续向广大读者输送阅读的力量。从2018年至今年7月25日,“思南经典诵读会”已在思南书局、思南书局·诗歌店共计举办了248期。
今年以来,“思南经典诵读会”依然精彩纷呈。在此,采撷过往洁光片羽,重温经典时刻:
围绕“从病患本身出发来撰写历史”主题,由皮国立携新书《大人之疾:近代中国的医疗和身体》,与读者分享历史人物的日常苦痛与在大时代中的医疗抉择。在西风东渐与中国民族主义勃兴的晚清到民国时期,曾发生过中西医的激烈论争。皮国立说:“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如果放在历史学的研究里,就会很有趣。从病患本身的感觉和意识出发来撰写历史,是《大人之疾:近代中国的医疗和身体》这本书最想达到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海风,围绕女性自信塑造与职业发展的主题,与读者深入探讨了如何帮助女性挖掘自身优势,突破自我设限,建立强大内心,实现从内而外的自信。
在“思南经典诵读会”上还有逛书店的新玩法:跟着00后cos电影角色在思南书局拍同款cos照。在思南书局楼梯处、咖啡休闲区、外墙等处重现影片的情景瞬间、经典镜头、悬疑氛围。
今年6月,第30届上海电视节期间,“她时代——中国电影120周年纪念展”在思南书局3楼展出。文史研究学者、文化人、策展人来到展览现场,围绕摩登上海前尘影事,述说中国电影的前世今生以及难忘的辉煌瞬间。活动现场,嘉宾们从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1908年上海第一家影院虹口活动影戏院开始,回顾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特别聚焦于中国电影史上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及她们在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多面角色。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季进、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和《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从季进新作《钱锺书与现代西学》出发,与读者一起重新思考钱锺书与人文研究的当代意义。
旧书店焕发新光彩
不久前,获得首批“旧书新知·上海市特色旧书店”称号的上海七家书店在福州路上就有三家。上海古籍书店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是上海最早的专业书店之一,在古籍学术传播上享誉海内外,主营古籍版本、历史典籍、诗词曲赋、中医和考古等专业学术类图书。
上海旧书店,创办于1956年,是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特色书店,坐落于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一楼。上海旧书店专门从事古旧书的收购和经销业务,多年来,收购了许多珍贵稀有的古籍、碑帖和名人书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学术单位、个人读者的研究和学习,为老版本图书的再出版等作出了贡献。今年4月19日,上海古籍书店重新复业,整体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上海旧书店移至三楼,集合了旧书、线装书、特价书。在中华路1351号有上海旧书店(中华路店)。
在上海古籍书店三楼“淘书乐园”,约150平方米的古旧书专区内陈列着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3万多个图书品种,覆盖少儿、文学、经济、社科等类别。傍晚6点多,不少读者精挑细选在淘书。“今天收获不小,淘到了《中国文学》、《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国大百科全书》(1982年第1版)。”一位读者告诉记者。
在“淘书乐园”收银处,有位读者问工作人员“前几天看到过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禅境丛书》今天怎么没找到?是否已被买走了?”当得知该书确已被其他读者买走后,这位读者很是懊悔,“嗨,当时应该果断买下啊。”
“这里的旧书来源,不少是市民送来出售的,也有处理旧书量大的居民会打电话来请我们上门收购。”书店营业员告诉记者,遇到在宝山、闵行等路途较远的大户头,我们都会打出租车上门收购。
晚上8点多了,仍有读者在“淘书乐园”里“淘宝”。“平时营业到晚上8点打烊,每月第四周周六的‘古籍书话夜’活动会延迟到晚上12点才停止营业。”营业员说。
2024年4月底,距上海古籍书店不远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在7楼以“店中店”形式开出专门售卖古旧书籍的“岁月书屋”。自开业以来,书屋已吸引了众多古旧书爱好者前来购书,不少读者对店内文史哲艺类古旧书尤为青睐,复购率颇高。“其中有不少是喜欢收集民国时期广告、上海老地图的90后,甚至00后年轻读者。”营业员告诉记者。
书屋营业面积约50平方米,截至目前二手书交易量达到5000册左右,备货量有35000册,可谓货源充足。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岁月书屋以优质的品相、专业的选品、周到的售后,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以及全国书友的关注,不仅提高了书屋在古旧书领域的行业形象,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古旧书在流通领域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有学者盛赞书屋“书品上佳,格调不俗”;有读者赞誉“读者之友,指点迷津”。
特约记者 / 王玉龙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王玉龙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