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锹甲大图鉴》成为自然科普领域的一大焦点。其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家、“科普中国”特聘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詹志鸿现身出版社展位,与读者热情互动,并通过官方直播间分享了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匠心之作。
![]()
《中国锹甲大图鉴》作者詹志鸿在书博会重庆大学出版社展位与读者交流。重庆大学出版社供图
“国外学者曾长期主导中国锹甲分类研究,连一本系统的中文图鉴都没有。”詹志鸿在分享中道出创作初衷。高中整理标本的经历让他深谙痛点:爱好者辨识物种需翻阅外文文献,青年学者入门面临语言与资料双重壁垒。2015年,一个编写邀约点燃了他的决心:为中国打造一本全面系统、严谨通俗、精美艺术的中文锹甲图鉴。
为实现这一目标,詹志鸿与搭档杨子豪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寻甲之旅”。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山林,检视超过2.2万只标本,拍摄了24万张图片,最终精选3276张高清影像,系统呈现中国34属369种锹甲。从朽木旁的耐心蹲守,到实验室深夜的标本整理,无不凝聚着对科学的执着与热爱。
如何兼顾学术权威与大众可读性,是创作的核心挑战。该书成功解决了“雌雄二型”等专业分类难题,确保研究者可精准鉴定。同时,巧妙运用如“上颚基部有明显齿突”“雄虫上颚像武士长刀”等生动描述替代晦涩术语,并融入“种名由来”“生态趣闻”等故事,拉近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最终实现了严谨学术性与大众吸引力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国内首部兼具深度与温度的锹甲类大型图鉴。
![]()
《中国锹甲大图鉴》封面。重庆大学出版社供图
市场反响印证了其价值。典藏版预售首日销量过半,三天内200套全部售罄。“这份热情远超预期,是对我们十年心血的最大认可!”詹志鸿感动之余,更看到背后深意:这折射出社会大众对昆虫科普、对自然博物知识日益高涨的热爱与渴求。
詹志鸿期待此书成为“打开锹甲世界之门的钥匙”,不仅服务于专业研究者,更能吸引更多公众“感受自然之美,投身科学探索”。(晏红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