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医大一附院北区多学科齐心协力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成功救治一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
患者突发高热、寒战、肌肉酸痛、四肢无力,双下肢皮肤更出现大片紫癜。更令人揪心的是,她出现了精神淡漠、嗜睡,在驾车途中因犯困差点发生车祸。在庐江某医院,进行了积极治疗,病情仍持续恶化,血小板一度降至危急的6 x 10^9/L(正常值100-300×10^9/L)。颅脑磁共振虽无异常,但病情持续加重。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生敏锐地察觉到患者典型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异常、发热,结合关键指标ADAMTS13活性检测显著降低,最终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
该病较为少见,极易误诊,但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90%!血浆置换为首选治疗方法,早期识别极为重要,一旦疑为该病需尽快进行血浆置换。医护团队立即启动核心救命疗法——血浆置换。患者第一时间接受了3次单重血浆置换,同时给予激素抑制免疫反应。然而,TTP病情极具挑战性,患者突发癫痫、血氧下降,紧急转入重症医学科(ICU)。ICU团队果断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并继续坚持血浆置换治疗。血小板虽一度回升,但后续波动提示病情仍复杂。进一步检查发现多个自身抗体阳性,指向结缔组织病继发TTP,肾内风湿科会诊后,患者转入肾内风湿科继续治疗。 此时血小板再次告急(低至25 x 10^9/L),肾内风湿科团队迅速切换为持续双重血浆置换,同时给予利妥昔单抗、糖皮质激素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靶向打击根源,同时给予抗感染、抗癫痫、纠正贫血等支持治疗贯穿始终。
在肾内风湿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科室的紧密协作下,历经30天,患者终于战胜了病魔。血小板稳步回升并稳定在正常范围。目前,患者已出院,整体状态良好。
·发热、血小板极度减少、神经精神异常、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害是TTP的警示信号。
·显著降低是确诊关键。
·必须争分夺秒启动。
·糖皮质激素是基础。利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能有效清除致病B细胞,显著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
·TTP病情复杂多变,涉及多个系统,需要肾内风湿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通力合作,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针对诱因(如本案例的结缔组织病)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精准方案。(常玲 记者 刘玉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