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入侵大清北疆海兰泡,五千国人在此惨遭屠杀。
那对此俄国历史究竟是如何记载的?
海兰是位于黑龙江北岸的城市,历史上它原本应该属于中国领土,但如今却成为了俄罗斯人口中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而在海兰的南岸则是中国黑龙江省的另一座城市黑河市。
![]()
晚清时期,黑河市曾被称为“瑷珲”,这个名字更加广为人知。1858年,晚清政府和沙俄在这里签订了一份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包括海兰泡在内,总共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当时,这片土地已经有上万名中国侨民居住。
![]()
虽然沙俄占领了土地,但最初他们仍然允许华人继续在原地居住。这并不是因为俄国人的“心”有多善良,而是因为在海兰泡有大量的华人创立了几百家大小商号。
其中大中型商号就有超过200家,许多商贩、手工业者和出卖劳力的苦工都是华人,他们成为了海兰泡城市运作中最基础的力量。
![]()
然而,一直在这里生活并繁衍的华人,却从原住民一下子变成了外国侨民,不得不忍受沙俄的欺压和剥削。占领该城市的俄国人还将其官方名称改为如今的“布市”,在俄文中含义为“报喜”,旨在宣示占领该地对俄国人而言是一大幸事。
![]()
然而,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侨民而言,这是一个悲惨的消息,可以说是一个“报丧”的信息。
事实上,在沙俄统治海兰泡超过40年后,于1900年7月,他们发动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大规模屠杀,对中国侨民进行无情的暴行。
![]()
据报道,7月16日,驻扎在海兰泡的沙俄驻军司令格里布斯基下令,武装到牙齿的士兵和警察对城市内的手无寸铁的中国侨民开展搜捕,并无论老幼全部逮捕关押。这次可怕的屠杀令人痛心疾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当天,俄军抓捕了超过3500名无辜侨民,同时还有1500多人逃亡至城外躲藏,但后来也被全部抓捕。这些被捕的侨民当晚被转移到江边的锯木厂进行关押,等待第二天的所谓“渡河”行动。
![]()
然而,17日到来后,俄军却没有准备渡船,而是在江边对数千名侨民进行了可怕的砍杀和击毙,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未能幸免于难。据悉,整个屠杀历时四天,江面上遍布着尸骸和鲜血。
据保守估计,此次屠杀超过5000人惨遭杀害。然而,在俄国的历史记录中,竟然将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说得轻描淡写。
1858年,沙俄通过条约将海兰泡地区从晚清政府手中夺走,开始了大量移民和掠夺华人财产的行径。华人们虽然被允许继续居住,却连耕地、牲畜、房屋和财产都成为了沙俄统治者的掠夺对象。尤其在海兰泡东面的结雅河对岸,因为耕地资源丰富,居住着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这里也被称为江东六十四屯。
然而,在中俄《瑷珲条约》中规定,这里虽然已被划归俄国,但管辖权依然归清政府。但沙俄统治者明显不想放过这块肥肉,经常以税收和调查户口的名义进行掠夺。矛盾激化后,清政府曾依据条约派兵干涉,但最终因为“上头”认怂,清军被缴械撤回,让沙俄更加猖狂。
最终,海兰泡事件成为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行径,却被简单地记载为外交事件,让人唏嘘不已。
![]()
1900年,清朝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而沙俄看准了东北地区再次挑衅的“机会”。他们认为,如果义和团运动在那里兴起,将对俄罗斯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于是,他们纠集了上万重兵开赴东北地区,并向瑷珲城开炮。清军还击后,俄罗斯军队萌生了通过屠杀中国侨民进行“报复”的心思。
他们先是抓捕屠杀了海兰泡城内的中国侨民,接着再在渡河前往江东六十四屯时,“复刻”了同样的屠杀惨案。俄罗斯军队在两起惨案中屠杀了超过7000名中国侨民,将江北三角地带上居住的侨民屠杀殆尽。
这次屠杀,让海兰泡完全没有了中国的“模样”,一副“洋人面孔”,并于俄国腹地迁移来的俄罗斯族裔填补了人口空缺。
![]()
海兰泡惨案虽然数千中国侨民被屠杀的场面惨绝人寰,但是在当时清政府内部却并未引起任何波澜。这也让沙俄更加看清了清政府软弱的本质并疯狂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而付出的代价却只是受到了当时国际上一点道义谴责,和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将作为“祸首”的驻军司令解职关押了3个月了事。
![]()
清政府的无能让中华民族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耻辱。现在,如果站在黑龙江边,望着对岸的故土,我们都应该记得那片土地下的数千亡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