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的认知中,考上清华北大已是极难之事,殊不知还有比这难度更高的选拔 —— 空军飞行学员选拔堪称中国最严苛的人才筛选机制之一,淘汰率高达 98.7%。
即便如此,仍有人能突破层层选拔,成为最终上岸的佼佼者,杭州少年王梓洋便是其中之一。他凭借 608 分的高考成绩和出色的身体素质,收到了那份会弹出歼 - 20 模型的特殊录取通知书。
据悉,通过选拔并被录取的学生,有机会享受专机接送入学的顶级待遇,而这份荣誉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与心理极限挑战。
浙江王同学被录取的消息传开后,不少网友感慨:这真是比上清北还难。
去年全国有 23 万名学生报名空军招飞,仅有 1000 余人能通过初步筛选进入体检环节,99.5% 的报名者连初检现场都无法踏入。招飞选拔严格程度远超普通高考,不仅考察学业成绩,更要评估身体能否适应高空极端环境。抗眩晕测试要求 2 分钟内旋转 90 圈后直线行走,低压舱模拟 5000 米高空缺氧时完成复杂计算,神经反应筛查需 0.3 秒内辨识仪表盘数据变化,这些项目都极具挑战。
在这些测试项目中,许多考生在转椅测试后直接昏厥,更多人则卡在眼底筛查环节。现代战机对视力要求近乎苛刻,连视网膜血管形态都在检测范围内。
即便如此严格,选拔标准仍在不断提高。2024 年,空军招飞文化课权重提升 15%,物理单科要求达 90 分以上。
但人才辈出的中华大地,总有有志青年通过层层选拔。王梓洋就是典型代表,这份荣誉,与他长期的付出密不可分。
每天3000米的跑步训练、脚底的血泡逐渐变成老茧、这种坚持不懈的体能训练,也只不过是帮助王同学迈过体能训练这道基础门槛的前提而已,通过王同学的口中我们得知,原来飞行员的选拔还有这样“独特”的考察方式。
在面试中,一位考官突然掀翻桌子,这种在其他考试中几乎不可能看到的景象,却 空军飞行员的面试中上演了,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观察考生在突发状况下的应激反应,以便于选拔出在压力下能保持冷静的人才。
你今日规避的风险,就是明日战友的生死线
近些年来,空军招飞规模虽有所扩大,但人才选拔标准并未放松,甚至如前文所说反而更高了。或许有家长好奇:为何选拔飞行员对文化课要求如此之高?
其实,飞行员选拔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重视学业成绩,也关注身体素质、心理韧性和职业认同感。这种多维度的选拔方式,正是为了挑选出各方面都达标的优秀人才。
而对于物理成绩和总成绩的严格要求,还有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今空战已进入“算法对抗”时代,去年金头盔比武的冠军机组最突出的不是飞行技巧,而是运用数学建模成功预判了对手的电子干扰频率,而这种能力恰恰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逻辑思维。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人的判断力、应变能力和责任感仍是无法完全替代的。
当算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情况,当通信受到干扰,最终的决策仍需依靠飞行员的专业素养和使命担当,他们不仅是战机的驾驶员,更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你今日规避的风险,就是明日战友的生死线。” 当运 - 20 的涡扇发动机在跑道上轰鸣,王梓洋们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理想,更是国家的重托。
这些经层层选拔的少年,将用青春丈量祖国领空,用神经元编织防空天网。他们的每一次起降、每一次巡航,都承载着守护亿万同胞和平生活的重任,在蓝天白云间书写着对国家与人民的忠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